7月8日下午,“希望之桥—乡村振兴”医疗能力提升与救助项目启动仪式在黔西南梧桐骨科医院举行。该项目旨在通过多方协作,为困难群众提供骨科、脑病、康复等专项医疗费用救助,搭建起“筛查—救治—康复—随访”全链条救助体系。
这座“桥”,不仅通向医院,更通向困难群众的健康希望。
启动仪式在简约而庄重的氛围中举行,黔西南州慈善总会、梧桐骨科医院及患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惠民项目的正式启动。现场捐赠签约、授牌颁证、患者受捐等环节依次进行,每一项都传递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让公益落地,让医疗更有温度。
“健康是民生之基,但仍有部分群体因为经济原因在疾病面前举步维艰。”黔西南梧桐骨科医院院长王开化在致辞中表示,医院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骨科、脑病及康复专科优势,为低保人员、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减轻就医负担,帮助他们重拾健康与信心。据悉,医院向黔西南州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医疗救助金,专项用于补贴困难患者医保报销后的自付费用,优先惠及在该院住院的群体。
该项目聚焦“医疗能力提升+困难群众救助”双重目标,依托医院现有的技术基础和慈善资源整合能力,着力为乡村地区慢性病、骨病、脑病等高发疾病患者提供持续而系统的支持。尤其在医保暂未覆盖的高值耗材、康复治疗等关键领域,项目将提供补充救助,筑牢民生底线。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我们认识到医疗资源均衡化与弱势群体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州慈善总会会长付囯汉指出,项目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更是地方在医疗帮扶方面的一次创新实践。他强调,慈善不是一次性的“输血”,而应成为可持续的“造血”机制。该项目将建立透明运行机制,定期公示救助数据,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每一份善款都精准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黔西南梧桐骨科医院作为本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救助服务机构,已建立起包括脊柱矫正、关节置换、神经调控等在内的系统化救治能力。医院还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等权威机构建立稳定合作,为项目提供坚实的专业保障。
“希望之桥”的启动,不仅是一场公益行动的落地,更是一次以患者为中心、关照弱势群体的实践回应。它承载的不只是手术费的救助和康复治疗的便利,更是一种持续传递的善意,一种根植本地、链接未来的社会关怀机制。连接的不只是医疗与患者,更是温度与信任、责任与希望。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