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急救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成为校园里的“生命必修课”。从高校到中小学,从城市到乡村,这些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急救技能,还通过创新实践和多方联动,让急救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
编写专业教材,推广急救知识
2025年2月,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传来喜讯,由该校教师主编的《校内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教材正式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教材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当前中小学急救教育缺乏统一教材的空白,更标志着酉阳职业教育中心在推进急救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校内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护》一书
这本教材的编写,凝聚了酉阳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团队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结合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的教育实际,精心设计了5个项目和40个任务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校内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护的知识与技能,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技能操作的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为了让教材更加生动、易懂,编写团队还创新性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急救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此外,教材还配套建设了重庆市在线精品课程、知识技能图谱和数字教材,并在超星学习通、学银在线课程平台上线,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近年来,酉阳职业教育中心依托“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和“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项目,大力推进急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以急救教育基地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将急救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课表,构建了“分学段、分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急救教育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养了具有急救相关证书的教师250余名,具有基本急救能力的学生1万余名,其中1200余名学生取得了救护员证。这些具备急救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深受企业青睐。
学校红十字会志愿者应急救护常规训练
在普及急救知识方面,酉阳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县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救护“五进”培训活动,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300余场,培训人次超过6万。
酉阳职业教育中心的急救教育工作不仅在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学校多次在全国急救教育推进会上作经验分享,中国红十字会、重庆红十字会、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教委等领导多次到校调研指导,对学校的急救教育和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山东、湖北、贵州、重庆等地区的学校也纷纷到校交流学习。
酉阳职业教育中心通过编写专业教材、建设在线课程、开展广泛培训等措施,将急救教育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师生的急救能力,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急救技能的人才,为构建全民健康安全防线贡献了力量。
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
重庆六十六中
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普及急救知识
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校也是急救教育的“先行者”。这所学校自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始终秉持着“践行急救教育,守护生命健康”的理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急救教育发展之路。
急救培训功能室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有朗朗书声,还有学生们认真练习急救技能的身影。据介绍,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领导的急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建设了急救培训功能室和博爱校医室,并与各级红十字会联动,制定了详尽的急救教育工作计划。这些举措让急救教育在校园内实现了规范化、常态化和品质化发展。
为了确保急救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学校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内外联动、师生互助的急救教育工作团队。他们实施分层急救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社团的示范作用,为校内外活动提供应急保障,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2024年,学校的学生应急救护社团还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中优秀学生社团。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急救技能比赛
急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学校还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联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发挥急救教育和红十字文化的育人作用。这些活动不仅将红十字精神与学校的日常教育紧密结合,还培养了具有“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好少年。
在红十字应急救护专业师资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积极投入练习,掌握了扎实的急救技能。学校还依托课程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及特色学生社团的活动,结合校家社的协同育人机制,持续而广泛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2022年,学校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这是对学校急救教育成果的充分肯定。如今,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都能做、人人都敢于做、人人都愿意做”的浓厚氛围,为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重庆移通学院
创新“急救+营地”模式,打造生命教育新标杆
在2024年的军训期间,重庆移通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战地救护”主题实训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学校联合校红十字会,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应急能力,也让急救知识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自2024年3月起,重庆移通学院的校园里,就多了一门特殊的必修课:学校将急救教育正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急救课程。课程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系统教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包扎等实用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学校创新性地将营地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把应急救护培训与新生军训、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紧密结合。
志愿者向同学们科普心肺复苏技能
为了让急救教育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学校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了“生命教育基地”。基地内配备了先进的急救教学设备,各类急救模型逼真还原真实场景,专业的创伤处理工具一应俱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反复练习,急救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学校还在双校区关键位置配备了8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在书院空间设置了急救培训多功能室,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急救教育的普及,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和强大的师资队伍。重庆移通学院构建了“校—院—班—社”四级联动网络,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社团实践+志愿服务”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学校成立了红十字会“救献”志愿服务支队、自救互救梦工坊以及三江救援队等学生社团,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目前,学校拥有9名国家级救护师资、35名持证教师和300余名救护员,形成了强大的师资矩阵。近两年,学校累计开展救护员培训12期、普及讲座200余场,辐射范围涵盖合川、綦江双校区及周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受众超过10万人次。
急救培训走进军训课堂
2025年,重庆移通学院从全国几十万所学校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作为重庆市唯一入选的民办本科高校,重庆移通学院在急救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学校四年蝉联ABC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其“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与急救教育深度融合,将生命教育纳入育人体系。2024年,学校获评重庆市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红十字会“救献”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荣获“优秀团队”称号。学生在重庆市大学生安全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三等奖,展现了扎实的急救技能。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急救教育改革,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守护生命的“第一响应人”。通过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救护网络,学校希望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转化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重庆的急救教育工作在全国走在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8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首批8所试点学校入选,2024年新增25所,2025年更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增试点学校达75所。这些学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开展家校社联动等多种方式,让急救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从高校到中小学,从城市到乡村,重庆的学校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为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救护网络贡献着力量。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