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10年光阴、20个寒暑假,让“感恩、尽孝、反哺、筑梦”的理念照亮黔东大地的山山水水;
一句“爱漫桑梓”的承诺,汇聚起10000余名在外学子跨越山海的公益接力,足迹遍布家乡的方方面面;
10年来,他们情系桑梓,公益之路硕果累累。
每到寒暑假,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便自筹路费和生活费,从全国各地的高校赶回铜仁。
在黔东大地的村寨社区、校园田间开展“微光学堂·爱漫桑梓”支教助学,以及爱心助考、关爱老人、文艺演出、乡村振兴综合实践调研等多类志愿服务活动。
支教助学活动
2018年,在铜仁组织发起贵州省区域大学生组织发展联席会议;
2020年,其“微光学堂·爱漫桑梓”支教助学项目获央视新闻报道;
2021年,在松桃苗族自治县上寨完小挂牌公益实践示范基地,夯实支教基础;
2023年,活动从以支教助学为主转向多元化发展,并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半坡完小新增公益实践示范基地;
2024年,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在碧江区打角冲社区挂牌公益实践示范基地;此后,各项活动逐步向专业化、项目化、品牌化方向深入推进。
……
10年来,作为铜仁市区域性大学生公益组织,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经历了从筹备到成立、逐步发展的历程,主要为铜仁籍在外大学生搭建反哺家乡、践行公益、传递爱心的平台。
关爱儿童活动
“经过铜仁学子一届又一届的接力努力,足迹已遍布铜仁地区85个乡镇街道。1575名大学生志愿者连续10年利用寒暑假,奔赴碧江区、万山区、松桃县、石阡县、玉屏县、思南县等区县的山区小学与搬迁社区,累计开展45次‘微光学堂·爱漫桑梓’支教助学活动,每次活动为期20至21天,累计服务乡村儿童超15500名,授课达2325节。”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第十届队长孙洋说。
支教助学活动
他们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活动,惠及群众3万余人:累计前往各区县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600余人次,用贴心陪伴温暖晚年时光;举办涵盖民俗表演、红色故事宣讲等内容的乡土文艺演出20余场,吸引观众5000余人次,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开展关爱儿童活动12场次,惠及儿童1000余人次,为孩子们送去成长关怀;春节前累计义写送春联5000余副,为乡镇集市添上浓浓年味;无偿献血累计达1.6万毫升,以热血传递青春善意;开展乡村清洁行动15次,清理林区、河道、村寨公共区域垃圾4吨,助力家乡环境焕新;免费为农村家庭拍摄全家福800余张,定格团圆瞬间。
乡村清洁行动
谈及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由来,创始人付思哲向记者介绍,该团队自2015年开始筹备,于2016年正式成立。成立后的首个寒假,他们便带领志愿者积极行动,前往石阡甘溪支教,在福利院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于敬老院举办“春暖花开,且听风吟”陪伴活动。
适逢春节,团队还参与了“雁归计划”,在车站服务返乡农民工,并在福利院为孩子们实现了“新年愿望”。当时成员们热情高涨,此外还组织了文艺下乡汇演,并帮助老乡拍摄“最美全家福”。“说到底,就是想让在外的大学生能为家乡出点力,实实在在做点事。”付思哲说。
全家福拍摄活动
从铜仁走出去的石狄丰,是该服务队第七届负责人。他说,今年是自己坚持公益的第四年,高考完那年便与公益结了缘。
“之前刚高考完,我就接触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看着前辈们为家乡公益奔走的样子,心里特别受触动,也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石狄丰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和小伙伴们共同推动服务队从侧重支教助学转向开展多元化活动,并将“微光学堂·爱漫桑梓”支教助学活动打造成为项目化、品牌化的项目。
无偿献血类活动
“纯粹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对我来说,四年公益之路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更多的是热爱与坚持,不要把它看作一种包袱,期间收获的是督促、成长、经历、朋友、自律,铜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松桃片区第四届负责人廖一帆说。
“我们会把这份公益事业好好传承下去。”该服务队第十届副队长聂宏滨表示,他们将带动更多铜仁籍在外大学生回到家乡、深入基层,在投身支教助学、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中传递爱心力量,深植家乡情怀,实现成长蜕变。
义写送春联活动
这群大学生志愿者的十年坚守与接力,以青春之力深耕家乡沃土,用公益行动汇聚爱心暖流,为铜仁建设“志愿之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让志愿服务精神在黔东大地持续绽放光芒。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