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大会暨“黔菌”产销对接会在贵阳启幕。来自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团队,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种植大户,共同研讨如何构建红托竹荪全产业链。
红托竹荪的人工驯化栽培历程始于贵州。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产业从黔中大地逐步向全国辐射。
作为贵州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食药用菌,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价值独特,可以通过现代提取技术保留活性成分,开发即食汤包、预制菜等便捷产品,结合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功效,可创新功能性食品形态。通过风味与功能的协同开发,有效延伸产业链价值。
红托竹荪资料图
在科技创新推动下,贵州已实现从野生采收、人工驯化至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跨越发展。目前,贵州红托竹荪菌种与菌棒产量占全国80%以上。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向华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向华在致辞中表示,省农科院团队选育认定了3个红托竹荪新品种,建立了液体菌种和袋料菌棒生产技术、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技术,使红托竹荪菌种菌棒生产周期由1年缩短至4个月,栽培周期由18个月缩短至6个月,新品种新技术已应用推广至全国10余个省。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菌物学会将继续支持贵州省菌物学会和食用菌产业发展。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近20年间,中国医院开展的医学研究影响几何?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知名国际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布《2025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报告》,揭示了中国医学研究对全球医学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决策发挥的可量化影响,为人类健康注入东方智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