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黔东南州榕江县发生特大洪灾,贵州省红十字供水救援队携带4套移动净水装置火速驰援,为当地群众应急供应生活用水145吨,有效缓解了因洪灾带来的用水困难。7月16日,当地政府发出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救援队的高度赞誉,更是对贵州省红十字应急救援力量三年来不懈努力的生动注脚。
过去三年,贵州省红十字会以“建强队伍、高效救援、普惠培训”为支点,加快构建人道救援体系。从毕节山体滑坡现场的帐篷灯火,到甘肃积石山的卫生厕所微光,从榕江洪水中的“净水魔法”,到缅甸曼德勒的“生命之源”,红十字救援队用脚步丈量责任,以专业诠释担当,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书写着“人道、博爱、奉献”的贵州答卷。
尖兵锻造:从“地方队”到“国家队”的跨越
近年来,省红十字会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锐力量。
队伍建设的“质”与“量”同步跃升,是近三年最鲜明的变化。2025年,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达38支,较2022年增加23支,形成“大众卫生、赈济、供水、搜救、心理”五大专业矩阵。
贵阳市针对辖区湖泊众多的特点,专门组建了水域救援队,并配备冲锋舟和水下探测设备;毕节市侧重地质灾害救援,队员均持有国家中级搜救员证书。这种“一地一特色”的建设思路,让救援力量与灾害类型精准匹配。
缅甸地震灾区,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贵州队员正在安装净水装置
专业能力的淬炼,离不开实战化训练的打磨。2024年,全省共举办198场培训演练活动,12.49万人从中受益。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应急救援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操、团队协作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等关键领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队员们在模拟和实战场景中积累经验,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害环境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技能比武更成为能力检验的试金石。省红十字会搭建交流竞赛平台,激发队伍活力。2024年全省红十字救援队伍技能比武中,各支队伍激烈角逐,在切磋中提升技能。在全国首届红十字救援队伍大比武中,贵州代表队大放异彩,荣获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2个,单项一等奖2人、单项三等奖4人。
制度保障为队伍建设注入持久动力。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和临时党支部制度,60%的救援队员成为一线战斗堡垒成员。这种“党建+救援”模式,让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
实战淬炼:从“省内救援”到“国际驰援”的突破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贵州红十字人的身影。
省内救援的“加速度”不断刷新纪录。2025年5月,毕节大方县山体滑坡发生后,省红十字会的灾害管理系统在15分钟内完成灾情上报,3小时后首批帐篷和家庭包就送达灾区。13名大众卫生队员冒雨搭建的安置点,让19名被困群众当晚就住进温暖的帐篷。
6月27日上午11时,黔东南州榕江县富民小区,一台净水设备格外醒目,设备两端,一边是浑浊的泥浆水,一边是水龙头里流出的清水。每小时4吨的净化量,让富民小区居民在洪灾发生三天后首次用上清洁水。
在榕江县古州镇第六小学,红十字救援队与学校师生合力冲刷操场淤泥
跨省救援彰显兄弟情谊。2023年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中,贵州队的8名队员在11天里完成160间卫生厕所搭建,解决1.35万人的如厕难题。主治医师队员赖景贵在克新民村为发烧女童诊治的画面,成为寒冬里最暖的风景。队员们自创的“太阳能灯+卫生厕所”组合,被当地群众称为“红会智慧”。这次救援也成为贵州队跨省作战的“成人礼”,为后续参与更大规模救援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际救援展现大国担当。作为首次走出国门的红十字大众卫生和供水专业队伍,贵州队员在缅甸地震救援中交出亮眼答卷:3人小组与四川队员协作,让每小时4500升的直饮水流入灾民手中。当地居民在队员胸口画下的红心,成为最珍贵的勋章。而从贵阳调拨通过中缅陆路通道运送的200顶帐篷,更开创了国际人道救援的新路径,展现了中国红十字的速度与温度。
救援效能的提升得益于机制创新。省红十字会与应急、气象、地震等部门建立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让灾害应对更精准高效。在榕江洪灾中,这套机制实现“降雨预警发布后1小时备勤、3小时出动”,较传统模式提前6小时,为救援争取了黄金时间。
体系构建:从“物资储备”到“能力建设”的完善
走进省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货架上整齐码放的家庭包等上万件救灾物资格外醒目。通过阁楼式货架等库房改造,这个占地32亩1.24万平方米的仓库存储容量提升1500立方米,而6S的管理制度施行,确保物资出库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这样的仓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正是贵州红十字应急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的缩影。
物资储备网络实现“全覆盖”。三年来,全省新建县级物资储备库40个,2024年评定的黔西南州、黔南州两个三级库,可满足5000人规模灾害的物资需求。镇宁自治县的四级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00平方米空间内储备的冲锋舟、净水片等物资,曾在2025年山洪灾害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仓库通过物联网系统联网管理,形成“省级库统筹、市县库补充”的应急网络。
社会动员凝聚“大合力”。在榕江洪灾救援中,全省红十字系统募集的1582.35万元捐款和1250万元物资,成为灾后重建的及时雨。而2024年爱心企业捐赠的100台AED,更让“黄金四分钟”急救在公共场所成为可能。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让救援力量不断壮大。
甘肃积石山震区安置点,贵州红十字救援队队员教小朋友七步洗手法
能力建设惠及“千万家”。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工作的开展,让74.84万贵州群众掌握了心肺复苏等技能。全国第八届应急救护大赛中,贵州代表队获得的团体三等奖,印证了培训工作的实效。
从武陵山区到乌蒙深处,从黄土高原到异国他乡,三年来,贵州这支身着红十字马甲的“黔”行力量,正以更专业的素养、更高效的行动、更深厚的情怀,守护着生命的希望,让人道之光在黔贵大地永远闪耀。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2025年9月是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为“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