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度镇坐落于贵州南部,是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之乡。提到这里,您的兴趣可能已经被这个“锅”吸引过去了。如果您想知道更多关于FAST的趣闻趣事以及相关资料和建设工程之路,我建议您到我们小镇来度一个“科学文化之旅”
下面将给您讲述的是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另一个故事“贫困户的脱贫梦”。
多年前,提到贵州它就是“穷”的代表,无论你在哪儿都会听到“穷山贵州”这样的词,不得不承认,贵州确实是国内山多的省市之一。由于山地过多,耕地面积狭小,种植的农作物收成就少。上个世纪,当地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耕种,这也是这边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在克度镇,耕地面积更是稀少,所以这里的居民除了耕地外,还流传着一门手艺“藤编技艺”。也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技能,这门编织技艺编织的不仅是舒适优美的产品,更是一群贫困人民的脱贫希望。
说起藤编,相信您一定不会陌生,这种休闲复古的风格如今已经流行于大半个中国,很多海外的国家。在我们这里,它起源于民国时期。当时本地一位叫宋时忠的村民无意间看到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杨孟斋带回来一个藤艺手提蓝特别漂亮,于是就跟她借过来观看,仔细看过之后,他发现这种编制的材质就是我们本地山上生长着的一种野生藤叫青藤。
克度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足,热量丰富,特别适宜青藤的生长,极好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的自然是优质的藤料:不仅色泽光润手感平滑,而且弹性极佳。于是他就开始去采割青藤学着仿制这样的手提篮,开始不知道怎么处理加工这些原材料的他编制出来的手提篮不是粗糙就是走形等一系列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终于摸索出一套处理原生藤的方法:挑选,水煮,去皮,晾晒,削磨等。
经过处理后的藤不仅编制出来的手提篮手感舒适,而且更加牢固,还不会蛀虫。后来他不只是做手提篮,开始研究做盘子,做花瓶,做背篓...,最后他更是用藤做出了椅子,桌子等。并带动传授一批人跟着学习编制。
现今还在坚持编织的老一辈藤编技艺传承者——吴姚氏,今年已经93岁了。当县电视台采访她的时候,她告诉记者:自从学习藤编技艺以来,她已经编织了大大小小数万件的藤艺制品,其中包括各类藤编工艺品,餐桌,藤椅,藤艺摇椅.....等等,编制时间已长达50余年了。她说:年轻的时候,编织藤具可以换到报酬供家里的粮食补贴用,每家每户都要编制一些,光靠耕作的粮食是不够的,编制的藤具主要是在附近的县城集市上变卖。
我叫吴念文,是一名藤编技艺传承者,为了让藤编技艺更长远的传承下去,在2018年注册成立了“平塘县鑫汇藤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藤艺沙发、餐桌、餐椅、茶几、茶台、吊篮、摇椅等家居用品。公司公开免费培训藤编技能,提供藤编就业岗位,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她们在公司编制,公司负责销售她们编织的产品。产品的销售决定着她们的收入,更是关系着她们脱贫的希望。
藤具制品属于长期制品,一次购买,终生受用。现在附近的城镇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我们的藤具,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要想能稳定的帮助更多的贫困人民,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藤艺制品。
2019年2月“藤编技艺”被评选为“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4月“藤编技艺”被评选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藤编技艺经过数十年的编制演变,现在的藤艺制品更是优质卓越。不仅外观上给您带来视觉享受,更是能给人予舒适的体验。
如果您支持手艺的传承,您将获得手艺人的回报如下:
为什么众筹?
克度镇是一个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一个村镇,而在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FSAT)周围居住着的是一个布依族群体。 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性,这里生长着上乘的野生青藤,优质的编织原料使得藤编制品成了当地最流行的商品,而藤编技艺更是当地居民脱贫的一门绝技。
2012年--2018年是FAST建成的关键几年,为不影响其正常启用,这里的农户们纷纷响应镇府的号召,支持国家搞科研发展,先后迁出了离FAST核心10公里外居住,聚集在了一起。现在,平塘县鑫汇藤业有限公司就是他们编制的“基地”,也是“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平塘县农民工培训基地”、“工匠孵化基地”、“贵州省少数民族手工艺传习所”等。公司直接帮扶的贫困户有201户809人。
为了一直能传承“藤编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藤编技艺制品。公司通过了“县红十字会”、“州红十字会”的批准,参与了此次京东众筹活动。如果您支持我们的话,我们不仅能直接帮扶当地的201户809人贫困人民,还能培训更多的贫困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贫困户。
希望您能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帮助更多的贫困人民,带领他们脱贫。感谢您的参与支持,谢谢!
爱心链接: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拼车”“拼单”购物成为人们的习惯,“拼床”租房群涌现,“拼婚”攻略获点赞收藏,就连宠物医疗、健身私教、奢侈品租赁等都出现拼单身影。“拼”模式正以惊人速度渗透进当代生活的毛细血管,进入年轻人的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