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笔者来到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采访,还未进校,远远地就传来了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走进校园,一群孩子正沉浸在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大哥哥大姐姐们愉快的教学中。
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倩雯教孩子们认识地球。周燕林 摄
支教团队长吴昊正在给孩子们上的是剪纸艺术课,在她的细心教导下,小小的一张彩色卡纸,在孩子们手中很快变成了图案精美的窗花作品。吴昊告诉笔者,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旨在通过该课堂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等特有优势,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暨增长知识、又提高动手能力,全面促进孩子们智力和德育方面的发展。
“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倩雯课间辅导孩子。周燕林 摄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核心志愿服务力量,以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的爱心支教行动而成立,学校每年都会在应届生毕业生中招募优秀志愿者,以接力的方式向贵州和湖北贫困山区小学派遣志愿者,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和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自2006年被纳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以来,已连续派出16批次163名志愿者赴各地开展接力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支教的共有7名大学生,他们分别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箐山村本禹希望小学两所村校进行志愿支教服务。
“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倩雯与孩子们玩耍。 周燕林 摄
“我们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首先就是要记着徐本禹老师他心系孩子的义务支教、教育扶贫、无私奉献的这种初心,然后我们也时刻践行着教书育人、实践扶贫,弘扬志愿精神的这个使命,我们扎根于农村基层,就要切实的把志愿服务精神落到实处,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尽心尽力的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孩子们在能够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接受采访时吴昊老师深情地讲述,很难想象,一名90后的年轻人,来到农村基层后能够发出如此深的感触。
“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周子恒在为学生讲解数学角度知识点。李华 摄
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这7名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优秀学子,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外,还不定期开展诸如成长引领、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恩情陪伴、手工、绘画、音乐等课程,将大城市的教育思维带到了山区,让山区孩子孩子开拓了眼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用一年的时光,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是在他们每位队员队服上醒目的一句话,十六个春秋,十六届本禹志愿服务队,他们一茬又一茬,来到乌蒙彝山,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吴昊在为学生讲解剪纸。李华 摄
在本禹希望小学支教服务的志愿老师丁凯权告诉笔者,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正直青春壮年的时候,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能够为国家,为当地的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来发挥他们的青春价值,希望通过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更多的孩子。
本禹志愿服务队成员为学生盛饭。周燕林 摄
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希望小学(无人机照片)。李华 摄
“我仍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我们摆脱贫困的家乡,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前几天在网络上掀起的当代大学生正能量的表态,而“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届又一届支教志愿者,正在用他们的身体力行践行着这一诺言。在大学校园里,他们是学校优秀的学生代表,跋山涉水来到山区进行志愿支教服务,他们就成为山区孩子的引路人,细心呵护着无数山区孩子的梦想。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接下来我会以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致敬,以及对专业的执着继续前行。”9月14日,在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闭幕现场,六盘水代表队晏倩握着殡仪服务员赛项一等奖奖杯,感慨万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