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全省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视频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总结了2016年至2020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会议现场
自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把医疗卫生纳入对口帮扶工作总体安排,党政领导带队到支援地对接工作212次。省卫生健康委实行委厅级干部包片分区责任制,一位领导分别负责一个市州,明确一位处级领导包保一个县(市、区),对所负责市县医疗对口帮扶工作进行调研督导,促成帮扶任务落到实处。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帮助组建了“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入团院士55人,入团核心专家1305人,38名院士在贵州建立44个院士工作站(室),帮扶贵州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骨干医生等高层次人才累计2500余人。
在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的大力关心下,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分别开设“协和班”和“南山班”,实施精英教育为贵州培养未来医疗领军人才。“黔医人才计划”为贵州培训医务和管理人员骨干530人,受训人员学成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39个。各地受援机构组建“跟学班”和“进学班”,开展培训、技术示教、带徒等61万人次,受援单位向支援单位派出人员培训进修、考察、挂职锻炼8000余人次。
同时,帮扶医院助力全省多家市州级医院建立医学中心和质控中心,引领当地学科建设。青岛市紧急救援中心帮助安顺市紧急救援中心成为全球第255个、中国第12个通过绩优急救中心认证的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助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先后建立了遵义市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泌尿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苏州市帮助铜仁市人民医院建设肿瘤中心并成功施行全市首例肿瘤病人立体定向放疗。率先在全国提出对口帮扶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工作模式,以综合医院“2+5”、中医医院“2+3+N”、妇幼保健院妇幼专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医院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底,全省99家综合医院、64家中医医院和21家妇幼保健院已全部完成重点专科建设并投入使用,建设完成必建专科、自选专科、其他新建专科1878个,涵盖心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血液透析科等70余个学科种类,各受援医院还积极拓展建设了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科室。
会议指出,受援地方和受援单位党委充分授权,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5年来,帮扶专家担任受援机构主要领导8人次,担任分管领导261人次,担任科室负责人1540人次,担任护理部主任115人次,担任学科带头人435人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对口帮扶阵容。据悉,东部60家疾控中心、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卫生监督等公卫机构与贵州省45家相应机构建立帮扶关系,覆盖省、市、县三级。中国疾控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别帮助省疾控中心筹建院士工作站和人才培训基地。支援单位帮助6个市州急救中心培训院前急救医务人员3500人,其中34人获得国际急救师师资资格。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在全省防疫力量统筹安排下,众多援黔专家第一时间返黔,隔离期满立即投入抗疫战斗。各地发挥对口帮扶机制作用,协调防疫物资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据统计,疫情初期,东部城市及时向我省捐赠各类口罩68万只,防护衣3771件,手术衣400件,护目镜1070只,橡胶手套33000双,测温仪160台,体温枪89把,以及消毒物资若干,为贵州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抢抓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机遇,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对接,与东部省份新签和续签了一批帮扶协议。
回顾5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援黔专家医者仁心、无私奉献,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不胜枚举,泽被黔中大地。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欧盟委员会17日表示,已向欧盟理事会提交对以色列的制裁提案,涉及贸易优惠暂停和人员制裁。以色列外交部同日回应,称欧盟委员会拟采取的措施“歪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