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获悉,截至2020年12月,赤水市与重庆渝北区、泸州龙马潭区、合江县、泸县实现“跨省通办”,对外公布“跨省通办”清单4个,涉及医疗、社保等高频事项200项,聘请“跨省通办”专员51人,为500余名群众及企业提供“跨省通办”服务,节约资金4.7万余元。
据悉,赤水市在推进“全省通办”的同时,启动了“跨省通办”相关工作,用“一二三四”工作法,构建政务服务新轨道,从“全省通办”到“跨省通办”,跑出赤水“加速度”。
“一张清单”描绘“路线图”
赤水市围绕公安、市场监管、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等民生领域,全面开展“跨省联办”可行性调研和座谈,找准摸清服务对象的群体对象和办事需求,全面梳理两地群众关注率高、办事频率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事项清单,并及时对外公布。
“两类窗口”搭建“新轨道”
“综合通办窗口”负责跨省联办咨询服务和总体协调对接相关工作。一是作为联办地的定点联系窗口;二是将异地受理事项分配到各部门窗口进行办理;三是可作为异地事项办理的受理窗口,为群众提供异地政策咨询和收件服务。
“部门通办窗口”具体负责本部门涉及联办事项的受理、咨询和办结工作。
“三种方式”制出“通行证”
异地咨询是利用电话、网络等提供异地相关政策规定咨询以及为群众解读各类事项办事流程、申请资料等。
异地受理是本地联办窗口代收异地相关资料并进行初审,两地内部流转办件,免费邮寄办理结果。
异地办结是依托两地政务服务平台,开发线上跨省联办专区,无差别受理和办结相关异地服务事项。
“四种机制”开启“快进键”
事项互通是围绕两地群众和企业关心的高频事项需求,在互信互认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减资料、减时限,推行“0证明”办事,根据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协同推进的原则梳理确定联办事项。
人员互聘是举办联办专员聘任仪式,发放聘书,互相聘请人员开展异地联办工作。按照双方互认的办事指南和审查要点开展业务培训,确保能完成材料初审、办事咨询和投诉解答等业务,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
结果互认是以政府名义对联办事项进行区域授权,明确联办结果和合法性。联办两地主动加强审管衔接,及时将异地办理结果信息与本地行业主管部门共享,并及时纳入本地监管范围,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服务互促是建立两地政务服务联办、沟通协调、咨询投诉处理以及业务培训、挂职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参照政务大厅管理办法加强对联办相关人员的管理,将联办工作纳入大厅绩效考核,进一步提升两地联办服务质量。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欧盟委员会17日表示,已向欧盟理事会提交对以色列的制裁提案,涉及贸易优惠暂停和人员制裁。以色列外交部同日回应,称欧盟委员会拟采取的措施“歪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