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的尾声,贵州省人民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关于生命的温馨接力悄然上演。今天的主人翁小陈是一名在读医学生,他与中华骨髓库在2018年结缘,经过六年的等待,7月29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远隔千里的病患点亮了生命的灯塔。
将时光回溯到2018年,那时小陈刚刚踏入大学校园,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便留下血样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然而配型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待了四年才有回应,在2022年时他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那时的小陈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尽管因为患者病情波动,捐献计划一度搁置,但小陈一直坚定着捐献的意愿。
直至2024年的盛夏,7月29日这一天,六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小陈平静而轻松地躺在采集床上,感受着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再缓缓汇入血袋中,他笑着说:“我学的是临床专业,当初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很惊喜,我知道配型不易,从留下血样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等这个时刻,治病救人一直都是我的理想。”小陈的医学背景不仅让他对捐献过程有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楚这是一项安全、科学的善举。他知道注射的动员剂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对人体无害;他也明白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在决定捐献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小陈的老师同学在得知他决定捐献后,都非常支持他,其中一位同学更受其感染,也想要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主动向小陈咨询成为志愿者的方法。小陈十分高兴地说:“我很开心自身的经历可以影响到其他人,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希望。”
尽管身为“预备役”医生,小陈的日常学习生活繁重且充满挑战,需在多个科室轮转实习,时间与精力都显得尤为宝贵。但面对这份能够挽救生命的重任,他毫不犹豫地调整自己的日程,协调工作与时间,确保捐献过程的顺利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仁心与大爱。
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受捐者,小陈也给对方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希望他可以慢慢好转、慢慢康复,等到出院以后,可以享受这个世界,去体验生活,去玩、去工作,和普通人一样,自由而充实地活在当下。”
在7月29日这天,另一位志愿者也完成了捐献,这是贵州省本月第二次同日捐献两例造血干细胞,截止目前贵州省一共捐献了503例造血干细胞。
正如小陈期望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到加入中华骨髓库,为众多深受血液疾病折磨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让我们一起携手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拼车”“拼单”购物成为人们的习惯,“拼床”租房群涌现,“拼婚”攻略获点赞收藏,就连宠物医疗、健身私教、奢侈品租赁等都出现拼单身影。“拼”模式正以惊人速度渗透进当代生活的毛细血管,进入年轻人的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