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学习心肺复苏术(刘传/摄)
“生命是如此脆弱,失去它可能只需要十几秒,如能把握黄金救援的时间,就能让生命得以延续。”为增强市民的应急救援意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急救、自救、互救能力,遵义医学院、遵医附院共同主办的“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普及活动26日在遵义老城新街举行。
遵医附院急诊科医生黄迪介绍,当前心肺复苏术在群众中普及率很低,作为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去普及知识,让市民知道如何去挽救身边心脏骤停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据悉,近年来遵医附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团队每年都在开展此类的活动,号召大家一起学习急救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今年,该团队成为贵州省首支中国南丁格尔护理服务质量分队。
黄迪提醒,遇到身边心脏骤停,需进行心肺复苏的病人,不要害怕,不要胆怯。首先要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随后判断其是否有呼吸及意识,随后评估病人颈动脉(喉结处向左或向右1-2cm)搏动,如未触及颈动脉搏动,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向身边人求助,请他们拨打急救电话。
实施心肺复苏术时,将病人置于地面上,摆为仰卧位;随即进行胸外按压30次,按压部位为病人两乳头与胸骨的交点,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下陷深度为成人5-6厘米;接下来开放气道,让病人下颌骨与地面垂直;最后进行人工呼吸。
“希望通过此次对公众的心肺复苏术培训,提升公众对知识的普及度,提高认识,让他们了解急救操作并不复杂,最后通过大家的互帮互助,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猝死率。”黄迪说。(遵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传)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