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振西的手机全年365天,24小时不关机。
因为爱好冬泳,牛振西偶然参与了打捞溺水者,没想到此后在这个“行当”越走越远。2004年至今,他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参与400多次救援,打捞出300余名溺水身亡者,现场救起落水者80多位,全部为义务救援。
2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牛振西获评“四个100”最美志愿者。
第一次救援
牛振西今年57岁,平时喜欢游泳,2004年接触冬泳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成立救援队,就跟这个爱好有关。
回想起第一次救援,牛振西说:“当时很偶然,大概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湖里游泳出了意外。出事后很多人吓跑了,但是我们还想游泳啊。”于是,牛振西就和几个朋友下水找人。
第一次打捞,没有专业工具,他们就用竹竿捣,实在找不到,就手拉手一起下水摸寻。有人先摸到了,吓得想往回游,“都很害怕,最后是几个人相互壮胆,才把落水者打捞出来。”
夏天,爱玩水的人多,郑州周边水库、黄河边等水域常有落水事故,牛振西有了第一次救援经验,第二次出现这种事情,就有人找他帮忙。“帮的忙多了,就帮成事情了,后来附近有落水的,都给我打电话,甚至110指挥中心都找我们。”
“一个普通老百姓,那么多人找你帮忙,很有成就感啊。当时还有挟尸要价的新闻,遇到溺水了,家属本来就很痛心,有的还要花几万块钱请人打捞,这个我看不下去。”牛振西说,于是他和几个老伙计就组了个义务救援队,免费帮助有需要的人水上救援。
成为“正规军”
救援队成立后,他们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问:“你们真的免费吗?不是骗人的吧?”还有人说:“110、119都来了,为什么让你们去救援?”
义务救援,一分钱不要,装备都是队友自掏钱买的,还听到这样那样的质问,牛振西很委屈。
“水上救援成本高风险大,专业性强。110擅长侦查、119擅长救火,水里的救援,我们擅长。但是自发成立的队伍,还是得不到认可。”牛振西说。
这让大伙意识到,成立“正规军”的必要性。2012年,救援队接受郑州市红十字会指导,成为正规的民间公益组织。救援队还与110、119指挥中心建立了联动机制,遇到水上救援等紧急情况,指挥中心都会立刻通知救援队。目前队伍已有登记队员150多人,骨干队员80余名。
牛振西的爱人李女士说:“一开始家里很反对,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救援不但要自己出钱出力,还很危险,而且觉得很忌讳,所以没收过他的工资卡,不想让他去。”
爱人态度改变,是在亲眼目睹一次救援之后。当时他们救了一名落水儿童,“虽然最后没有救活,但是我看到队员的拼命,听到家属撕心裂肺的悲痛,不由得也落泪了,我感到他们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也就开始理解老牛了。”
14年的坚守
14年来,牛振西和队友们不停地在各地救援,他们参与过深井救援,打捞过沉船、汽车,甚至观光飞机,帮助公安机关打捞过作案工具等命案的物证。但是参与最多的,还是打捞落水者的遗体。
每次面对落水者的遗容,队员们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队员开始几天都吃不下去饭,有的队员家人受不了,觉得晦气不让他们进家门,救援回来得先住澡堂。
为啥坚持了下来?牛振西说:“参与救援多了,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溺水者挣扎求助的表情和眼神、救援后发自内心的成就感,都牵动着队员的神经,很多队员一听到有救援任务,就坐不住了,想立刻去现场。”
72岁的老队员樊荣4年前加入了救援队,“我觉得帮助别人比打牌出去玩有意义,加入救援队,在有生之年尽一份力,说明社会还需要我。而且救援队的氛围很好,大家都愿意付出,我也想贡献点力量。”
从2012年开始,救援队坚持到校园、社区宣讲水上安全知识,发放水上安全教育宣传册。
“水上救援队没有溺水者可打捞,无事可做,才是最大的成就。”牛振西说。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