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两位姓氏相同,就读于同一所高校的医学学子,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同日完成捐献,成为天津市第437、438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无私奉献,为血液病患者送上生命新希望。
大齐同学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如今在北京从事医疗服务行业。早在 2011 年,他在一次无偿献血中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捐献者,此后的日子里,大齐始终践行着公益精神,曾作为志愿者活跃在东亚运动会的赛场,用微笑与服务传递着温暖。2024 年 12 月,那份期盼已久又意义非凡的配型成功通知悄然降临,大齐坚定地选择捐献,为患者带去一份生命希望。
而小齐还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在读生。2021年刚步入大一的他在学校报名入库。在校期间,小齐不仅学业优异,还积极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身为校红十字会预防急救部副部长,他积极参与艾滋病宣传,参与急救知识培训,为更多人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他还走进幼儿园,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科普人体科学知识。当2024年12月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彼时正在全力备考研究生的小齐,没有丝毫迟疑,毅然决然地将捐献放在首位,他深知,挽救生命刻不容缓。
两位校友虽然报名入库时间相差10年,但为了相同的救人目的在医院相逢。他们经过一系列捐献准备工作,顺利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彤,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茉,天津医科大学团委书记林怡及市红十字事务中心负责同志到采集现场,对两位捐献者进行慰问,高度赞扬他们的善举,张彤为两位捐献者颁发红十字荣誉证书和纪念奖牌。他们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医学生的担当,更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希望,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爱心公益事业中来。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近20年间,中国医院开展的医学研究影响几何?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知名国际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布《2025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报告》,揭示了中国医学研究对全球医学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决策发挥的可量化影响,为人类健康注入东方智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