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遵义市野生动物救助站的铁门吱呀一声打开,通道随即启动雾化消毒。救助站兽医万平喜穿过消毒通道,带着为动物们准备的早餐,开始一天的笼舍巡查工作。
听到万平喜的脚步声,笼舍里的一只小猕猴早早地趴在栅栏边等待,目光紧随万平喜的身影。这只小猕猴在2023年端午节前一天被送到救助站,因此得名“端午”。
“被送来的时候才刚出生10天左右,身体非常虚弱,看起来很可怜。”万平喜对初见小猴子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它太小了,需要人一直照看着,怕养不活。我和同事们商量后决定,每天下班后把它带回家照顾,第二天上班再带回来,这样持续了一年。”
“一开始它不会喝奶瓶,是用注射器喂了一段时间,后面才慢慢学会。”在万平喜的悉心照料下“端午”逐渐长大。
现在“端午”已经在救助中心生活了大半年,每天万平喜来看它时,它都会龇牙咧嘴地发出吱吱的叫声。万平喜熟练地把它抱在身上。“这是它在撒娇,等它长大些,放到外面和其他猴子一起生活,肯定一叫就回来了,毕竟我们之间还是有感情的。”万平喜看着“端午”对记者说。
给“端午”喂完早餐后,万平喜又前往下一个笼舍,而“端午”依旧在笼子边望着他离开的方向,仿佛在诉说着不舍与依赖。
万平喜与小猴子“端午”的故事,是救助站众多感人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每一个被救助的动物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呵护。
经过精心照料后恢复健康且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会放归自然。对于因伤势较重或其他原因暂时无法放归的动物,救助站为它们提供暂养的家园。如果动物恢复后已无法适应野外环境,它们会在救助站度过余生。对于伤势严重、无法救治生命走到尽头的动物,会进行无害化处理。
救助的苍鹭
近年来,遵义野生动物救助站积极争取资金,致力于提升救助环境。救助站负责人李洪怀介绍:2012年,遵义市林业局在原遵义动物园挂牌成立遵义市野生动物救助站。2019年,随着原遵义动物园改制为国有企业,更名为遵义动物园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现承担全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
2022年,红花岗区林业局获批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171万元,用于建设遵义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项目,将原动物表演场改造成治疗室、手术室等多功能用房和动物收容饲养笼舍,采购了医疗设备。
救助的毛冠鹿
2023年,播州区人民法院携手红花岗区林业局,在遵义市野生动物救助站设立了贵州首个野生动物司法保护救助中心。该中心借助救助站的管理优势和专业特性,将司法保护提前介入,打造了一个融合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野化训练、法治研学与司法宣传的综合平台,成为展示遵义市野生动物司法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
2024年,救助站利用申请到的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352万元对野生动物救助站进行提质改造。“我们完善了监控、育雏育幼、环境消杀等设施,并根据收容饲养动物的情况新建了两栋收容饲养房,一栋针对鸟类,另一栋针对小型兽类。”李洪怀带着记者参观即将交付使用的动物收容饲养房。
近年来,救助站年均救助野生动物160余头(只)。2024年共计收容救护保护动物39种177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7只,三有动物45只。
“自救助站创立以来,我们已救助了上千只动物。每当看到它们恢复健康、重焕生机,我便深感这份工作的意义。”李洪怀感慨道。
采访接近尾声时,李洪怀向公众发出温馨提醒:人们在野外发现雏鸟后会以为它被遗弃,但通常情况下,这是亲鸟带着雏鸟外出进行飞翔或觅食训练,由于受干扰,亲鸟暂时躲避而并未远离,雏鸟因行动不便而暴露在我们视野。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试图把雏鸟捕捉回家饲养或送到救助机构,正确做法是不去理会或将雏鸟转移至就近的草丛,人离开后亲鸟自然会找到雏鸟,将它带离。
遵义市野生动物救助站联系方式
0851-28917011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提速,很多时候我们会同时做好几件事,一边和客户电话沟通着工作、一边微信和领导汇报着进展、一边还要忙着给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点个外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