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一股青春而温暖的力量正悄然涌动,他们是新时代的“00后”,以无畏的勇气与深沉的爱心,书写着关于生命与希望的动人篇章。近期,几位年轻的“00后”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无私奉献与责任担当——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了生命的灯塔,让爱与希望在人间传递不息。
深圳青年唐先生:夜驰千里为生命续航
在深圳,25岁的唐先生,一个热爱公益、阳光向上的青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5月初,正在湖南老家度假的唐先生,接到深圳市血液中心张医生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而患儿的情况十分危急,等待造血干细胞刻不容缓。
“当时他擦玻璃的抹布都掉了,激动地反复确认。”唐先生的女友回忆道。知道情况紧急,他们连夜驱车七八个小时从湖南老家赶回深圳。次日清晨抵深后,唐先生回家放下东西稍作休整,立即投入了“生命速递”的极限挑战:上午完成体检,下午开始注射动员剂。
采集当天,唐先生郑重地写下祝福卡片:“等你战胜这场病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盼你平安喜乐,加油!”他的善举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展现了“00后”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果敢与担当。唐先生长期坚持公益,大学期间多次参与无偿献血,主动加入公益社团,参与助农、支教等各种志愿服务,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汕大学子彭博言:毕业季的特殊献礼
5月,正值毕业季,汕头大学理学院大四学生彭博言在紧张筹备论文答辩、积极寻求就业实习机会、准备升学申请的繁忙时刻,毅然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为一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一年前,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他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入库志愿者同意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时的他,未曾料到这份简单的决定,会在毕业季这个特殊时刻,成为改变他人命运的钥匙。
当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时,面对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彭博言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表示愿意捐献。入院后,他开启了“双线作战”模式,一边忍受着动员针剂带来的不适,一边认真修改论文。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彭博言成功捐献出280ml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20097例捐献者。他在给患者的回信中写道:“很高兴也很幸运能成为你生命中最‘特殊’的陌生人,希望你手术成功,结束病痛的煎熬,好好活着,重新被这个世界所善待!”彭博言用实际行动为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顺德学子睿君:日记里的生命对话
来自顺德的“00后”大四学生睿君,用一篇捐献日记细腻地记录下了自己从接到配型成功电话到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公益的热爱。从最初的激动忐忑,到捐献前的坚定准备,再到捐献时的平静与欣喜,睿君的每一丝触动都让人动容。
捐献之旅开始的那天,睿君从顺德出发,心中既有对未知旅程的忐忑,也有对即将帮助他人的期待。一路上,佛山市顺德区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陪伴着她,用温暖的话语和亲身经历的故事,缓解了她的紧张情绪。到了广州定点采集医院,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她讲解捐献流程,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捐献前的准备过程中,睿君经历了打动员剂的疼痛、抽血的不适,但每当想到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挽救一个生命时,她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捐献当天,妈妈一大早就赶到医院陪伴她,这份亲情的力量让她更加坚定。整个捐献过程比想象中顺利,看着血液缓缓流过导管,睿君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与满足。她知道,这就是生命传递的力量。
这次经历让她更加珍惜生命,也让她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她在日记中写道:“这次旅程结束了,但我知道,我的公益旅程才刚刚开始。”
唐先生、彭博言、睿君……这些年轻的“00后”志愿者,用他们的勇敢和善良,为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曙光。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心不分年龄,责任无关大小。只要我们勇敢伸出手臂,就有可能延续他人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来源 | 深圳市血液中心、汕头市红十字会、顺德区血液中心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