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细胞就是派去你身体里的小卫兵,正喊着口号帮你重建家园。”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的捐献者俊义(化名)在信中这样鼓励素未谋面的患儿。
6月18日中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袋249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带着体温被轻轻放入保温箱。这袋生命的种子与一封手写信即将飞赴北京,为一个年轻生命续航。
“小朋友你好!从此我们就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兄妹了,你以超越年龄的勇敢直面病痛,像个小战士一样坚强,表现得特别棒!”17日上午,动员剂注射完毕后,俊义特地找医护人员要来纸笔为千里之外的患者留下一封手写信。
2016年俊义在湖南理工学院读大四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现为深圳某公司的IT技术人员,今年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后立即请假,准备择期前往长沙捐献。公司领导全力支持:“这是救人善事,我们支持你!”并号召同事学习他的爱心。
父母起初的反对曾让捐献之路蒙上阴影。“他们以为要穿刺取髓,这是他们的知识盲区。”俊义耐心解释,并邀请捐献前辈现身说法,加上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的妹妹带来专业佐证和科普,双亲最终被说服。捐献当天记者见到兄妹俩时,父母正通过视频为他们鼓劲,镜头里满是骄傲。
同一时刻,隔壁床位同样是从深圳赶来长沙的小刘(化名)也静静完成了26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用一个温柔的谎言安抚孩子:“妈妈去考试了。”
面对镜头,她摆手婉拒出镜采访:“我想当个默默无闻的捐献者就好。”这份送往陌生家庭的希望,恰如她无声交出的生命答卷。
两袋造血干细胞悬液如同希望的航标,在机器停止转动的刹那,驶离长沙。俊义信中稚气而坚定的“小卫兵”,正列队奔向远方战场,为两个家庭重建被病痛击碎的生命家园。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省红十字会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