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正在我国参加“2025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研修班”的各国学员,走进位于浏阳市的中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湖南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深入交流,学员们对中国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科普体系赞不绝口,阿富汗学员穆罕默德·达乌德·哈基米更用流利中文表达了对中国技术的钦佩。
研修班一行重点参观基地内地质灾害体验厅、地质家园厅等9个主题展区。在模拟真实地质灾害场景的震动平台前,在全息投影演示山体滑坡成因的屏幕旁,学员们驻足观看,亲身感受地质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并通过互动装置学习防灾自救知识。这种“零距离”接触,让“生命至上,科学防灾”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学员们详细了解了中国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以及工程治理等方面的前沿科技和系统化的科普教育实践。
来自阿富汗卫生部的技术人员哈基米是位“中国迷”。参观过程中,他对中国的地质灾害预测技术尤为关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面对记者采访,他熟练地用中文分享感受:“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中国古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今天亲眼看到现代中国的地质灾害预测技术依然如此先进,真是大开眼界!”他指着记下的笔记说,“这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术细节,对我们阿富汗完善自己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很有帮助,是非常好的参考。”
湖南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该基地作为研修班长沙之行的首站,正是看重其作为湖南省首个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科普基地的独特价值。据了解,该基地由长沙中核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建,自2023年11月试运行以来,不仅持续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也成为展示我国相关技术成果的平台。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参访,让国际同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经验,搭建起中外在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和技术交流方面的桥梁,促进经验共享,共同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省红十字会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