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考试周前夕,厦门医学院学子张艳伟完成了一项意义非凡的善举。6月24日上午,他成功捐献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他是全国第20410例、福建省第521例、厦门市第16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行动诠释了红十字精神与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张艳伟曾三次参与无偿献血,并于2023年自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当接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匹配通知电话时,他很激动,“感觉像中了彩票,立刻回电答应了下来。”他开心地表示,老师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对他很支持,“我有同学说之后还要请我吃顿好的。”对于自己要捐献的患者,张艳伟说:“希望他通过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健康活下来,以后也能积极奉献爱心。”同时他也号召大家,可以自愿积极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如果能够匹配成功并捐献的话,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
为支持张艳伟,他的家人专程从上海赶来照顾,并在采集室全程陪伴。看到儿子进行采集,母亲程女士心疼落泪,同时也深感自豪。“最初知道这事,虽然了解类似献血,但还是很担心和犹豫。”程女士坦言,是儿子的一番话改变了她的想法,“19号晚上,他说:‘妈妈,我已经21岁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我觉得他说得对,他成年了,能为自己负责,我支持他就好。而且这也是在帮助别人的孩子,将心比心,我就接受了。”
张艳伟的姐姐透露,自己早年也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曾接到过初配电话,只是未能成功捐献。通过弟弟这次捐献,姐弟俩才惊喜地发现彼此都怀揣着这份大爱。“如果将来还有机会,我也会答应捐献。”姐姐这样表示道。
张艳伟与家人、辅导员(最右)合影
据了解,在捐献准备期间,张艳伟的家人每天陪伴他到医院注射动员剂。为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张艳伟坚持健身,调整作息,保持清淡饮食。身体素质良好的他表示,注射动员剂后并无太多不适,身体反应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他每天上午打完针,下午还要回去复习,准备接下来的考试。”程女士补充道。
他的辅导员黄老师专程前来探望并送上鲜花祝福。在她眼中,这位副班长性格沉稳,是一位负责任、有担当且坚强的学生。
张艳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次生命的馈赠,更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年轻一代的肩膀,足以扛起守护生命的责任,为人间大爱的传递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这份在繁忙学业中毅然完成的捐献,闪耀着医者仁心的光芒,也激励了更多人加入志愿捐献行列。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