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冬季走失;有的老人在高温天,瘫倒在玉米地里;有的老人在环山路上,转了一圈又一圈……
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这些患病老人极易走失。
为了更快找到走失老人,减轻家属和民警寻找负担,自2023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联合拼多多共同发起“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设计和制作了一款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等多项技术,内置芯片功能的钥匙扣。
公益行动已经走过湖北武汉、河南郑州两城,今年5月23日,“回家的钥匙”项目在山东青岛落地。目前,“回家的钥匙”向5000多个易走失家庭发放了钥匙扣。
“当时老人已经冻得发抖,又累又饿”
今年2月的一天,傍晚6点多,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简齐恒接到报警称,辖区内有76岁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白天出门,直到晚上儿女四人回家后,才意识到老人走失。
简齐恒所在派出所动用了两辆警车和八名民辅警,查找小区及周边监控,每个楼栋、每条街道询问排查。青岛三面环海,冬季寒风阴冷,时间越久,老人越危险。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地毯式搜索,在距离住址4公里外,民警找到了走失老人。“当时他已经冻得发抖,又累又饿。”简齐恒说,“回看老人的行进路线,毫无规律可循,有的就是在一个地方转了一圈又一圈。”
“回家的钥匙”青岛活动现场,多名民警上台分享找寻易走失老人的经历和经验
简齐恒表示,他所在的派出所辖区有46万人,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平均每个月有8起老人走失案件,寻找走失老人需要大量警力资源,家属也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情绪崩溃。
“使用‘回家的钥匙’之后
家属表示不用再心惊胆战”
为了预防患病老人走失,很多家属想尽办法,除了将写有电话和地址的标识物缝在衣服上,有的家属会给老人戴儿童电子手表,有家属会派人24小时盯着,或者反锁家门。即使有人看护,老人依然有走失风险。有老人在家人忙于做饭时走出家门,有的在家人熟睡时起床悄悄离开。为了更快找到走失老人,减轻家属和民警寻找负担,自2023年起,“回家的钥匙”项目组与相关技术团队设计了一款防走失钥匙扣,钥匙扣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内置芯片。它可以和家里的钥匙、门禁卡串在一起,平时充一次电可续航10天。
免费申领钥匙扣的家属,在民警的帮助下将钥匙扣和手机端“CMG回家的钥匙行动”小程序绑定后,可以实时查看老人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
“回家的钥匙”首创“家人定位+路人扫码”双模守护系统。路人发现老人走失,也可以扫描钥匙扣的二维码获得社区民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对方,从而大大缩短民警找寻时间,精简找寻警力。
前不久,青岛市民吴阿姨为老伴免费申领了钥匙扣。她的老伴今年85岁,6年前患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力下降,多次走失。吴阿姨尝试让老伴佩戴身份牌,收效甚微。有了钥匙扣,吴阿姨可以实时查看老伴定位。
也是在前不久,青岛平度的林先生收到了“回家的钥匙”钥匙扣,并进行了绑定。就在收到钥匙扣的一个月内,林先生已经通过定位找到了两次走失的父亲。
“回家的钥匙”公益钥匙扣解决走失老人找寻难题
河南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钥匙扣发放后已经有很多正向的反馈。90岁的李奶奶自2023年起已走失5次,家人尝试过在衣服上缝制电话号码、制作提示牌等方法,效果不好。使用钥匙扣之后,家人凭借定位两次成功找回,“家属表示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心惊胆战。”目前,有需要的家庭可到当地派出所申请“回家的钥匙”钥匙扣,经登记及评估后,家属可免费领取。
“回家的钥匙”已守护5000多个家庭
目前,“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已在湖北武汉、河南郑州、山东青岛三座城市落地,已有5000多个定向用户家庭在“回家的钥匙”的守护之中,小程序后台,每天有5%的用户发起过实时定位,一次简单的点按,就能为这些家庭带来更多安心感。武汉是最早发放钥匙扣的城市。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负责人表示,市民可以向社区民警提出申领,钥匙扣的发放会优先考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和多次走失的老人。“对于易走失老人的家属来说,就算付出99.5%的努力看管老人,也会因为0.5%的失神而自责不已。‘回家的钥匙’补足了这0.5%的概率。”
打开“回家的钥匙”后台绑定程序,可以在各种模式里很快看到老人所在位置
“回家的钥匙”钥匙扣大大节省了警力,缩短了找寻时间。据初步统计,过去每次走失案件平均八九名警力出警,现在只需派出一两名,在半小时内,就可以找到走失老人并送回家。有的派出所民警一人就可以管理46个易走失家庭。拼多多“回家的钥匙”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把‘钥匙’是对易走失家庭团圆心愿的守护,是拼多多用科技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找到的防走失答案。”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