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紫阳县瓦庙镇庙坝村是秦巴山区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陕西省红十字会驻村干部乔黎明来到这里,不知不觉中度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走村入户、产业帮扶、人道救助等一系列举措,温暖了群众的心,拉近了距离,更是留下了一起应对困难、共享发展成果的珍贵回忆。
“驻村就得扎下根,把家安在村里,心才能真的在这里。”这是乔黎明常说的话。也正是这个信念,他放弃了城市良好的条件,孩子同他一起来到小山村扎下根来。他白天走访农户,晚上给孩子们讲村里栾大爷凌晨摘香椿的故事,空闲时间则会带孩子到田间认魔芋、帮村民剥玉米。点滴之间,孩子深受父亲的感染,适应了山村生活,也成了独居老人的“小帮手”,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亲工作的意义。
他走遍全村300余户,建立“民情台账”,从帮老人办慢性病本到为留守儿童争取物资,让好事更好、实事更实。一年多来,争取37.5万元扶持特色种植,推动64.44万元消费帮扶,助力农户增收7万多元。动员16.3万元开展助学活动,为17名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组织义诊覆盖1800余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惠及400余名师生。
面对庙坝村蜂蜜销路难的问题,乔黎明同瓦庙镇人大主席程锐奔波于西安、安康两地,联系爱心企业,让蜂蜜走进商超,搭上电商平台。如今,养蜂户罗发元笑着说道,“再也不愁卖了”。不仅如此,他还推动“村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延伸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让村民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驻村帮扶中,乔黎明始终保持着军人身上的那股子韧劲儿。2023年特大暴雨,他冒雨转移17户50名群众,为独居老人刘运品送物资,带领群众清理塌方,疏通沟渠,处处彰显军人的底色。
如今的庙坝村,产业兴了,民心暖了。乔黎明用“把家安在村里”的坚守,在秦巴山区书写出一份带着温度的帮扶新一页,让山乡巨变的希望在实干中生根发芽。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