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大门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世界因此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也因此有能力逐渐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瓜达尔港正在发生着的故事,让中巴友谊的故事持续延续着。“中巴急救走廊”也因此成为中巴两国人民铸造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一支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驻扎在这里,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在中国已是寒冬腊月的时节,年味越来越浓,而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这里却是高达40余度的酷暑高温。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暂别祖国和亲人,同时将祖国和单位重托装进行囊,一路带着亲人的嘱托和领导同事的祝福,不辞辛苦、远行万里,去异国他乡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
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交接
第三批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7位医务人员及1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项目联络员共计8人组成,医疗人员包括急诊、骨科、妇产科、神经外科、检验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和护理人员,他们将在瓜达尔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工作六个月,为瓜达尔港巴基斯坦居民及港区企业员工提供医疗与急救服务。
1月16日,第三批医疗队出发
历经长时间飞行和转机后,第三批队员顺利到达瓜达尔港,并与第二批队员完成交接工作。
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援外工作整体部署,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17年2月设立丝路博爱基金,联合爱心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国际人道救助和服务项目。2017年5月,在丝路博爱基金的资助下,在瓜达尔港援建了中巴急救走廊首个应急单元——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该中心的钢结构板房及医疗设备均由国内企业捐建配赠,医疗人员由中国红十字会和国家卫健委联合从合作医院的医生中选派。
2017年9月首批医疗队的12名医务人员开始在瓜达尔港为巴基斯坦居民和港区企业员工提供医疗服务。2018年5月1日,第二批医疗队的9名医务人员接替第一批医疗队在瓜达尔港开展医疗服务。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也开始派驻联络员协助工作,从9月开始,还派驻一位巴方医生协助中国医生工作。中心还雇佣了巴方女志愿者参与翻译工作,方便巴方女性患者就诊。2019年1月17日,第三批医疗队入驻。截至2018年12月底,瓜达尔港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共接诊中巴患者2302人次。
在2018年下半年巴基斯坦严峻安全局势下,第二批医疗队坚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接诊量不断攀升,尤其是巴方患者就诊比例增高,从落成初期巴籍患者占20%提高到接近80%。医疗队还走出医疗急救中心,为港区员工和巴方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为瓜达尔起步区和自由区多次会议及活动提供医疗保障,包括9月28日、29日的首届瓜达尔矿石、大理石展销会,10月28至10月31日的亚洲议会高峰论坛两次重大会议保障。8月13日、16日先后开展两次“博爱健康行”义诊活动,为瓜达尔港区以及远离港区的港湾项目部的439人次巴基斯坦员工及其家属们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次将上海爱心人士捐赠的总计4280瓶维生素,赠送给瓜达尔法曲尔学校、GDA学校、Grammer学校,同时进行“天使健康行”活动,为学生提供免费体检和营养健康咨询。为全港区企业员工进行了包括恐怖袭击灾难救援、生命支持、止血包扎搬运、常见疾病防治等培训,培训人次达100余人次,获得港区企业员工和瓜港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凯旋归来的第二批医疗队员们
队员们用能力和实绩展现了中国红十字的水准,用行动阐释了红十字人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赢得了“巴铁”兄弟们的信任和尊敬,对于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你又知道多少呢?本文节选了部分队员的援巴故事,让我们共同向援外英雄们致敬!
我的第一志愿
是做一名合格的爸爸
“爸爸,我真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和你一起过新年”,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稚嫩的声音。
我想任何一个父亲在异国他乡听到这样的对话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然而对于第二批援巴队员郭宗培来说,“他首先是一名援巴医疗队队长,是一名中国医生,其次才是爸爸的角色。”
不同于国内的医疗环境,这里物质匮乏、设备简单、操作局限、物流不便,语言沟通障碍,并伴随着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和客观存在的宗教信仰、恶劣天气、单一饮食等多方面因素。援巴医疗队员们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收获了巴基斯坦人民的高度赞扬和信任。
很多巴基斯坦民众都是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有的当地人甚至不惜步行1-2个小时,只为来中心找一下靠谱的“中国医生”解决疾病的困扰。
自从首都机场和家人分别已经八个多月,200多个日夜,每每只能通过越洋电话和不稳定的网路视讯缓解一下对儿子的思念。
“很久没有陪你一起学英语、做游戏、郊游、滑雪了,在陪你成长缺失的这段日子里,爸爸一直都在,只是换一种方式来爱你。”
我不是天生“胆大过人”
一个爱笑的姑娘,运气一定不会太差!善待自己,保持微笑,认真生活,你想要的,总有一天会如约而至。
我想用这句话形容援外医疗队员周金金最合适不过了,她的笑容像孩童般纯真、灿烂,带给身边的人快乐和温暖。
在博爱医疗中心工作的日子,曾经7个月内收到5次高级别安全预警,警卫每天持枪在宿舍外站岗,吓的夜里每次都是凌晨一两点才能睡着。
在高强度的工作和不稳定的环境中,周金金把“胆大”当成自己最好的伪装。
除了正常医疗工作外,她还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学习。
医疗工作首要的就是沟通,强化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巩固已成为每天常态。
她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来到巴基斯坦已经八个多月了,我并没有觉得我是在坚持,而是很庆幸能够享受这个过程,于我而言是一种荣誉,当然更是一种责任。”
这个善良勇敢的姑娘,愿你未来的人生苦短甜长。
沉默的背后是一颗勇敢的心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死时速、分秒必争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医护人员就是这场战役的先头部队,接收的多是病情危、急、重的病人,工作节奏快、就诊压力大。
2018年4月,急诊科护士齐明川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暂别心爱的急诊科,正式成为中国红十字援巴医疗队的一名队员。
虽然离开了熟悉的急诊抢救室和医疗团队,但是博爱医疗中心这个大家庭给了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由于当地经常发生各种恐怖袭击,在这里,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然而对于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来说,时刻准备着,把患者的生命永远放在第一位是他的职责和使命。
人道 博爱 奉献
人道无国界,让爱持续接力。
2019年,愿让巴铁们放心的急救“特种兵”医生们面朝大海,乘风破浪,继续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为提高巴基斯坦当地医疗和人民健康水平,共铸中巴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批队员们与巴基斯坦小朋友在一起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近20年间,中国医院开展的医学研究影响几何?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知名国际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布《2025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报告》,揭示了中国医学研究对全球医学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决策发挥的可量化影响,为人类健康注入东方智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