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上午,省医血液科干细胞采集室内,33 岁历史老师唐治(化名)经过近 4 个小时的等待,通过血液分离机采集了 200ml 干细胞悬液,这些 " 生命火种 " 将由志愿者带回浙江,用于挽救一名 35 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
令人感动的是,唐治的妻子和仅 6 个月大的女儿小糖果也来到了采集室,全程陪同爸爸捐献干细胞。唐治的妻子赵青说:" 虽然孩子现在还太小,还不懂事,但是作为家庭一员,我也想让她参与到这件有意义的事中。等她长大了,我会指着照片告诉她,糖果,你的爸爸很厉害!"
采集室内来了个年龄最小的访客
11 月 7 日上午 10 点,省医血液科干细胞室内热闹非凡,充满欢声笑语。原来,今天的采集室来了位小客人,这位小客人年仅半岁,是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唐治的女儿小糖果。
采集室内,妻子赵青抱着小糖果正站在唐治的床边,护士和其他访客围着小糖果逗弄,她虽然小小年纪也不怕生,看到有人和她打招呼,会果断回报给对方一个甜甜的笑容,逗得身边人哈哈大笑。唐治躺在床上,时不时喊一声小糖果,听到有人叫她,小家伙立即在妈妈怀里探头探脑的四处寻找,看到爸爸熟悉的脸后,小糖果会露出更开心的笑容,让人心中一阵温暖。
" 她和爸爸可亲了,一见爸爸就笑个不停。" 唐治的妻子赵青说到,这时,小糖果正睁着大眼睛四处张望,被旁边正在嗡嗡作响的大盒子吸引了全副注意力。" 她特别看喜欢这个机器,已经看了一早上了。" 赵青告诉记者,他们是 11 月 2 日晚上入院的,从那天起,她就带着孩子一直陪在丈夫身边,亲眼见证整个捐献流程。
" 带着孩子多不方便呀?" 当记者提及这个话题,赵青一脸淡定的解释道,她是特地带着孩子来参加的," 小糖果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想参与到这件有意义的事当中啊。" 赵青表示,期间他们拍了很多照片,爸爸打针的,爸爸躺着进行干细胞采集的,和爸爸的合照 ……" 以后等孩子大了,我们可以指着照片告诉她,爸爸曾经干过这件了不起的事。"
登记志愿者初心源自救人
2009 年,在大学就学期间,唐治就登记成为了一名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时隔这么久,要不是贵州骨髓库联系我,我自己都想不起来这件事了。" 唐治说。原来,8 年前他登记成为志愿者是源于媒体一篇关于贵州省志愿者捐献干细胞,欲救罹患淋巴癌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的新闻事件。
他说,从这个新闻事件中他得知,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机率非常低,但是正因为这种配型相合,又能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于是决定登记成为一个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万一能成功呢?这样就可以救一个人。" 没想到,自己救人的心愿会在 8 年后得以完成。
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早已大学毕业,并回到老家贵定县在一所初中任教历史,也因此更换了手机号码," 还好当时在填表时,紧急联络人一栏填上了哥哥的电话。" 所以当哥哥打电话转达了干细胞配型成功的事,让他一时间也有些懵圈,等完全回想起这件事后,他几乎毫不犹豫的就决定了要捐献。" 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缘分啊。这本来就是我的心愿。"
谈到家人的支持,他告诉记者," 哥哥打电话来时,妻子也在身边,她刚开始虽然表面支持,但是我知道她私底下偷偷上网查了好多资料。了解整个流程之后,才放下心来。"
来自受捐者的感谢信
得到妻子的支持后,他们开始配合骨髓库的一系列流程,6 月中旬接到通知电话,7 月 20 日完成高分配对,之后又完成了全面体检,最终在 11 月 2 日入院开始打动员剂。
赵青告诉记者,因为双盲原则,他们也无法了解对方病人的情况,只知道是一位 35 岁的浙江男性患者," 当天希望捐献越快进行越好,毕竟救人的事是越快越好的,推己及人,要是我的家人得了这种病,我都不知道自己会急成什么样子。"
中午 11 点左右,从浙江省骨髓库派出的,负责到贵州交接干细胞悬液的志愿者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医院,同时,他还带来了受捐者爱人亲手写的感谢信,征得唐治一家人的同意后,志愿者在唐治的床头为他念出了这封信。
据悉,唐治的成功捐献是我国第 6851 例,也是贵州省第 158 例,同时也是贵定县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 本月,还有四名志愿者要完成捐献。" 骨髓库工作人员表示,同时,因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机率很低,因此不少热心志愿者登记多年后,仍没有接到通知,但是不少志愿者因为多重原因更改了联系方式,及时配型成功也无法联系上本人,因此希望工作媒体呼吁,曾登记成为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市民,变更联系方式后,请及时告知中华骨髓库贵州分库,以便能更快更及时的联络到本人,挽救更多罹患血液病的病人和家庭。联系电话:0851-88502973。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梅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9月12日至14日,由遵义市民政局主办、遵义市慈善事业促进发展中心承办的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遵义市醉里广场举行。本次活动以“慈善遵义・爱满红城”为主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