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来自苏州第九人民医院的吴嘉和来自昆山康复医院的韦余龙同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分别成为苏州市第166例和第1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吴嘉:加入骨髓库只是第一步
今年38岁的吴嘉是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宣传科的工作人员,他在去年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8月,吴嘉接到了红十字会告知配型成功的电话,他表示自己内心十分淡定,“身边有两个同事初配成功但高配都失败了,他们和我开玩笑说路还长着呢”。
在确定高分辨检测也成功之后,吴嘉才告知家人捐献一事,“他们都从事医疗相关行业,非常理解并支持我,还反过来安慰我捐献过程没有那么可怕”。吴嘉告诉红会工作人员,他还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参观过医院的血透室,给孩子们科普造血干细胞对于病人的重要意义和捐献的流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爱心的种子。
在吴嘉捐献之前,第九人民医院的吴光、马佳丽也曾成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我有很多同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毕竟配型成功概率这么低,从初配、高配到采集,每一步都不容易”。吴嘉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打破固有思维,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
韦余龙:和献血一样都是救人
1992年出生的韦余龙是连云港人,2012年来到昆山定居。2016年,在参加岗前培训时,韦余龙经过昆山市红十字会的招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没想那么多,反正是做好事就加入了”。
今年9月,韦余龙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立马告诉了家人。起初,韦余龙的父母不同意他去捐献,“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的老方法,以为是抽骨髓,怕影响身体健康”。在韦余龙向他们科普现在的捐献方法和流程后,两老终于放心了,支持儿子的决定。
从入院动员到正式捐献,韦余龙的妻子一路陪伴在他身边,给他加油打气。捐献现场,韦余龙满脸幸福地告诉工作人员,妻子有5个月的身孕,预产期在明年3月。“知道自己要当爸爸和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心情一样,都很紧张、很激动”。
得知受捐患者是一名15岁的青少年后,韦余龙心痛地表示:“这么年轻就受这么多罪,希望你赶紧好起来,未来的人生还有很多精彩等着你!”。
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共有2.5万余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167例,其中医务工作人员占比超四成。救死扶伤是天职,医者仁心是奉献,希望吴嘉和韦余龙的善举能号召更多的爱心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点亮生命的爱心之光。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