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土地就地流转,变“撂荒地”为“产业带”。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吸纳贫困户将撂荒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种植和管理。引导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协议,收入按7:2:1分成。目前,建成800亩香菇种植产业带,其中流转闲置土地600亩。
二是劳力就地吸纳,变“打工仔”为“小老板”。将易地扶贫搬迁户、精准扶贫户、计生“两户”及附近农户家庭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吸纳为合作社社员,目前吸纳贫困户就业83户132人(其中残疾人5人)。户均年增收可达2万到3万元以上,变外出务工为就地就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目的。
三是技能就地培训,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按照“因势利导”的原则,对少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和培训。通过整合社会闲散资金、扶贫资金等资金,搭建“多方”融资平台,将有效资金融入到种植合作社,目前共吸纳各项资金283万余元。针对初入社没有种植技术的贫困户,合作社组织深入兄弟省市学习相关技术;聘请铜仁职院、县农牧科技局等有关专家深入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目前,已组织外出交流学习3期,现场培训15期。
四是成品就地回收,变“销售难”为“销售畅”。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站”为平台,实行香菇产品创建品牌统销,依托贵农网、苗家购、淘宝等电商支农平台,实现香菇产品在网上销售。目前,收集农特产品651种,“苗家购”电商平台上线农特产品100余种,开启平台商家店铺50余家。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接下来我会以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致敬,以及对专业的执着继续前行。”9月14日,在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闭幕现场,六盘水代表队晏倩握着殡仪服务员赛项一等奖奖杯,感慨万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