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切换
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我是红十字志愿者

2020-03-27 10:41:31     内蒙古红十字会网站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绷紧了神经。面对疫情,内蒙古红十字志愿者们响应号召,挺身而出,服务抗“疫”一线。他们用爱坚守,以志愿的力量,将责任和担当汇聚成光明,照亮疫情阴霾下的城市、乡村和牧区,温暖人心……

守好一扇门,温暖一座城

 

在李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工作日记,记录了2020年1月26日至今每一天的工作提要,上面频繁出现的“网格、排查、汇总”等词汇,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疫情防控。李丹是阿荣旗红十字会志愿者,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鑫海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长,负责700多户民房区和四栋单体楼的摸底排查工作。她起早贪黑地入户登记、核实信息,摸排外来及返乡人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一户一档监管,地毯式、拉网式摸底排查,逐个登记造册,对疫区返乡人员摸清沿途经留、身体状况、接触人群等情况。白天她奔走于各家各户排查返乡人员,晚上回到办公室完善资料,登记汇总上报,直到深夜甚至凌晨……李丹觉得,尽管很忙很累,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内蒙古蓝天救援协会(包头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旗下有11支志愿服务队、2400余名志愿者。疫情肆虐下,他们迅速组织起来,“抗疫”行动的50多天来,出动志愿者8385人次、车辆4160台次,购置弥雾机33台,累计志愿服务时间83865小时。在社区、道路口设封控监测点74个;电话排查1200户;防疫消杀居民楼累计12860个单元、办公场所和公共区域累计约408.93万平米;防疫期间雪地救援15次救出52车138人;搭建监控点帐篷35顶。

内蒙古蓝天救援协会的志愿者开展社区联防联控工作.jpg

内蒙古蓝天救援协会(包头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开展社区联防联控工作

活跃在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民间户外救援协会锡盟救援大队在红十字会的动员下,连续在锡林浩特市宽城国际小区奋战30多天,执勤1050小时,检查出入人员5790人次,车辆9800次;电话和入户调查510户,为宽城国际小区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安全屏障。志愿者们有组织、有秩序、尽责守土,为大局服务、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分忧、为疫情防控出力。

志愿者核查出入车辆.jpg

志愿者在小区值守.jpg

 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值守


捐赠现场的得力助手

 

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石玉涛是一名退伍军人,疫情当前,捐赠物资数量大,品种多,清点、搬运成了难点,石玉涛总是冲在最前面,将最重的物品扛在肩上,还笑着自称“装卸技术”红十字专属;西山社区值守期间,他忠于职守、认真排查、勇挑重担,宁可自己多站几班岗,让别人多暖和一会儿。2月10日,蒙古国东方省红十字会捐赠了防控物资。为了尽快取回,已经值守了32个小时的石玉涛,起身就走。海拉尔往返额布都格口岸400公里,回来时夜幕已深,但工作还要继续。石玉涛第一时间将物资清点交付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物资入库后已经是凌晨1:20分了,这时候他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

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的石玉涛.jpg

连续工作40小时的石玉涛

石玉涛和大家一起搬运捐赠物资.jpg

1月30日的清晨,寒风刺骨。自治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90后的志愿者石杰、赵燕燕、许岩、武健已经早早来到了单位,开始了紧张又忙碌的一天。今天,这里要举行防控疫情爱心捐献活动,需要他们做好物资接收、验收、登记工作。疫情发生后,大量的爱心捐赠源源不断的涌来,每笔物资,他们都要认真对待,除了做好物资清点、出入库登记、资料留存外,还要与防控指挥部联系接洽关于捐赠物资的分配去向等工作,这个时候他们是统计员、宣传员,也是保管员,还是搬运工。他们和物资接收组的其他同志夜以继日,奔波在火车站、机场、库房之间,接收了34个单位和7名个人、148批次26类物资,按照自治区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分配函,已分配454批次的捐赠物资。

自治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的志愿者紧张忙碌的接收物资.jpg

搬运物资的志愿者2.jpg

搬运物资的志愿者.png

红十字志愿者们接收、发放物资

二连浩特市红十字会,有一对年轻的志愿者夫妻档,主动请缨到红十字会来“参战”。丈夫高垒垒,今年34岁,多年来一直参与公益活动,还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是资深红十字志愿者,妻子李文洁,在二连百货工作。他们看到红会请求协助工作的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中。 从2月8日开始,每天早晨,夫妻俩就出现在党政一号办公楼二连浩特市红十字会。熟练地打开电脑,进入捐款系统,核对捐款人和单位,一一开出收据,粘贴票据,然后开始信息录入、表格制作、数据统计、款物公示和拨付工作,忙得不亦乐乎,一坐就是一整天,颈椎僵硬疼痛不已。闲不住的高垒垒又在所住小区协助包联单位开展值守工作。他觉得自己做这些很平常,“我们还年轻,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就做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努力,我们会胜利的!”

二连市红十字志愿者夫妻.jpg

高垒垒、李文洁夫妇一大早就开始核对捐款名单


志愿者们的“十八般武艺”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红十字志愿者们使出“十八般武艺”,身体力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爱心餐”暖胃更暖心——乌拉特后旗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免费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午餐和晚餐,解决了一线防控工作人员吃饭难的问题。16名志愿者分为三组,蔬菜采购人员和送餐人员禁止进入餐厅,每餐所用食材都由餐厅做饭的志愿者接进来,再把做好的饭菜送出去,放心又安全。吃着热气腾腾的“爱心餐”,巴音宝力格镇派驻值守干部王艳林很感动:“过去吃饭就吃个泡面喝点儿矿泉水。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变着花样做一些可口的饭菜送过来,暖胃更暖心啊!”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服务832小时,送出668份爱心盒饭,让全旗9个执勤点的30多名一线工作人员吃上了热腾腾的家常饭。

乌拉特后旗的志愿者制作暖胃暖心的爱心餐.jpg

暖胃又暖心的爱心餐

丁辉是赤峰市一名餐饮从业者,是赤峰市红十字金种子服务队队长。疫情发生后,丁辉决定为一线工作人员送餐,从正月初二开始,他跑遍疾控中心、医院、卫健委、交警队等地点,道路上厚厚的积雪使前行的道路异常艰难,开车要走45分钟,他坚持30天不间断送餐1万多份,为前线抗“疫”战士解决了后顾之忧。

c赤峰志愿者丁辉的爱心餐.jpg

赤峰市红十字志愿者丁辉(右二)坚持为一线工作人员送爱心餐

捐献血浆,“浆”爱延续——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临床用血本就紧张的血库频频告急,内蒙古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大队、紫丁香之爱、呼和浩特市红十字社区志愿服务队、呼和浩特市红十字顺风车队志愿者们踊跃报名,争相献血,为抗击疫情尽力,8名志愿者成功献血3100亳升。志愿者们拿着鲜红的《无偿献血证》非常开心,“现在疫情当前,我们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冲在前线治病救人,但能通过献血这样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患者的治疗出一份力。”内蒙古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大队副队长李政说。

捐献血浆.jpg

红十字志愿者积极义务献血

经历生死,才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王先生是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于2月26日痊愈出院。他感激医护人员给予的“重生”机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更加体会病友们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希望,第一个主动报名捐献血浆。3月1日,他捐献了400毫升血浆,为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贡献力量。截至3月15日,全区已有15名新冠肺炎康复者成功捐献了血浆。一位捐献者还把慰问金全部捐给了锡林郭勒盟红十字会,用于疫情防控。

“爱”一直在线——呼和浩特市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是全区红十字会系统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典型代表。仁爱妈妈们将一针一线编织的爱心围脖送到了一线公安干警和留观值守人员手中。还在网络上开展“博爱公益学堂”,疫情期间也不忘对单亲失依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流动儿童的关爱帮扶,一起学习、一起画画,让爱心始终在线,连起共抗疫情的信心。

记录一线,将“爱的瞬间”定格——刘玉昆是集宁师范学院学生,也是学校红十字志愿者,听说自治区红十字会宣传工作人员紧缺,他主动请缨,从大年初四到岗,在自治区红十字会组宣部工作已经一个多月了。为了及时将红十字会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发布出去,引导网民不传谣、不信谣、不传播错误信息,刘玉昆对网站平台进行了改版,开设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页,同时在《人道北疆》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动态”栏目,从内容设计、图片的制作到后台的运营都出自他手。他还制作了宣传短片《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公益广告《让爱接力》已经在内蒙古电视台各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可谁也不知道,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通宵达旦的工作。

志愿者刘玉昆.jpg

红十字志愿者刘玉昆

赤峰市红十字志愿者刘佑铭召集了50余名志愿者建立“Star志愿者团队”全媒体账号矩阵。他的团队成员们自掏油费,餐餐都是方便面,完成了疫情一线工作和捐赠等工作的拍摄,将红十字人的抗疫风采和爱心人士的暖心行动展示在公众面前。最让志愿者们难忘的一个镜头是赤峰市红十字会将爱心人士刘小华捐赠给红山区特警口罩和酒精送达时的画面,特警们齐刷刷的敬礼,隔着屏幕拍摄的志愿者们无不潸然泪下。在大家的努力下,刘佑铭团队在今日头条、网易、搜狐、微博等全国千余家媒体发布文案超过1000余条,文案阅读量超过20万,真实记录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奉献,记录了红十字会带领志愿者们不眠不休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将“爱的瞬间”定格。

这场艰难的战“疫”,是所有人共同的战“疫”,红十字志愿者们响应自治区红十字会的号召,加入了疫情防控的行列。疫情发生以来,全区红十字会系统组织111支志愿服务队,发动11257名红十字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服务时长达74万余小时。疾病与灾难都将变成岁月的尘埃,这些声音、画面终将成为记忆,每一个红十字志愿者把自身的微光凝聚,与所有的抗“疫”力量一起,汇聚成驱散阴翳和恐惧的光明。寒冬已去,暖春已来!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