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榕江县崇义乡上归里是侗族村寨,适龄入学的孩子需要侗汉双语教学,42岁的侗族教师吴浪在上归里小学任代课教师已22年。图为4月3日,吴浪与妻子杨胜云在贵州省榕江县上归里小学新教学楼前合影。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代课之初一个月只有45元的工资,但吴浪还是选择留下,妻子杨胜云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后来,因撤并建,学生逐渐减少,上归里小学其他3位老师被调走,吴浪一个人承担侗寨小学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课程。图为4月3日,上归里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吴浪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2012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因学校学生少,没有配备专门的食堂工人,吴浪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妻子回学校当食堂工人,一干3年零报酬。直至2015年底才有每月1200元的学校食堂工人的工资报酬。图为4月3日,在贵州省榕江县上归里小学学前班的教室里,杨胜云耐心的教孩子写字。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作为代课老师的吴浪,现在工资2000元,但他和妻子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这里侗族孩子的希望。22年来,吴浪培养的400多名学生走出大山,其中30多人考上了大学。4月3日,由爱心人士捐赠援建的上归里小学球场正在施工,吴浪每一笔支出都详细记录,他说这样做让爱心人士清楚每一分钱花都在那些地方。 图为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如今,上归里小学建起了新教学楼,2017年还调来了一位老师,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39名儿童在舒适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图为4月3日,课间与孩子们一起互动是吴浪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4月3日,由于学校操场未建好,杨胜云细心看护跳绳的孩子们。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航拍上归里侗寨,新建的小学教学楼在吊脚楼群里格外显眼。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4月3日,杨胜云在照顾小学孩子们吃完午餐后,回家为自己和丈夫准备午餐。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4月3日,午餐后,吴浪和妻子杨胜云一起收拾餐具,然后接着下午的课程。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吴浪家的堂屋里挂着2016年5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庭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证书。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挂在上归里小学办公室墙上的学员相册,22年来,代课教师吴浪还兼做侗寨的扫盲夜班的老师。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图为贵州榕江上归里小学旧址的灶台,吴浪夫妇在新校舍未建前使用这个灶台为学生做营养午餐。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代课教师吴浪的妻子杨胜云为学生盛饭。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4月3日,贵州省榕江县上归里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室外享用营养午餐。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孩子们用完营养午餐后,杨胜云为孩子们洗餐具。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拼车”“拼单”购物成为人们的习惯,“拼床”租房群涌现,“拼婚”攻略获点赞收藏,就连宠物医疗、健身私教、奢侈品租赁等都出现拼单身影。“拼”模式正以惊人速度渗透进当代生活的毛细血管,进入年轻人的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