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志愿者李小梅、史若曦同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分别救助两名血液病患儿。我省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1100例。广东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吴伟达,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院长郑溪水、政委邹瑜桥等到采集现场慰问捐献者,向他们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感谢捐献者挽救患者生命的大爱善举。
医护人员身体力行、带头捐献
一直以来医务工作者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力军,5月28日当天捐献的两名同龄的90后志愿者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身体力行,带头捐献,彰显了医务工作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大爱。
李小梅,女,血液科护士。在血液科工作的李小梅经常会接触到血液病患者,她更加理解等待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对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的迫切需求,深刻明白多一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患者就多一份希望。热心公益的李小梅同时也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经常参与志愿服务,并于2019年5月加入中华骨髓库。2021年4月,在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时,李小梅当即坚定地表示同意捐献,“在科室我接触过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被他们无私奉献爱心的精神深深打动。在加入中华骨髓库后,我一直想象着某天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史若曦,男,药剂科药师。史若曦2014年入职后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无偿献血,2017年在医院偶然看到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造血干细胞宣传招募活动后,毅然决然加入中华骨髓库。他说:“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全国这么多等待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希望自己能够帮上忙”。
在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采集后,两人均顺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两袋满含爱心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当天即运送至患儿所在医院,移植入患儿体内,点亮生命的希望。“在自己工作的医院,和自己的同事在同一个采集室、同时采集造血干细胞,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两位捐献者均如是说。两位同事爱心相髓,携手用热血为生命接力,彰显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也见证了我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新的突破。
两名医务工作者同日捐献是一次巧合,但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是医者仁心、大爱奉献造就的必然,更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的最好诠释。医务工作者是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力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
作为中华骨髓库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的合作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多年来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工作,累计已完成551名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数量居全国第二,为推动中华骨髓库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有爱,5个月新增10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红十字人道救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救助血液病患者的重要举措。广东省红十字会系统自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动员,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志愿捐献、挽救生命”理念。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通过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从捐献工作启动之初的“7年8个月突破百例”到如今的“5个月捐献百例”,我省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容量达12万人份,累计捐献造血干细胞1101例,其中为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境外患者捐献21例,捐献总数及库容使用率均居全国第一。
1100例不仅仅是个数字,更体现了一种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和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社会风尚,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生动诠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一位位奉献大爱的捐献者,彰显社会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和爱心积聚的加速,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获得新生。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