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甘红)日前,甘肃省第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卓大标在兰大二院完成捐献。他是中华骨髓库第11350例、甘肃省分库第43例成功捐献者,也是兰州理工大学的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杨芳胜,兰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明杰及兰州理工大学领导前往慰问并颁发证书及奖牌,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卓大标是一名来自广西的22岁瑶族小伙,2018年9月考入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习,并于2019年5月在无偿献血时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在校学习期间,他阳光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热爱运动,大一、大二连续专业综合排名第三,2019、2020年两次获得校二等奖学金,2019年获得院“三好学生”。
2020年5月21日,卓大标接到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吻合。“接到电话那一刻,心情非常激动,也有些担心。”卓大标说,激动的是自己有机会为别人带去重生的希望,担心的是父母能不能理解并支持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善良纯朴的卓妈妈在知道了儿子的想法后,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意义及采集流程,给了卓大标坚定的支持。卓大标在捐献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同意”两字。
2020年5月21日,卓大标第一次接到了中华骨髓库初次筛查成功的消息。但是,由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直到2021年4月上旬,卓大标的采集时间才初步确定下来。然而,好事多磨,就在卓大标即将入院进行动员剂注射的前一天,对方患者病情再次出现变化,采集时间不得已再次推迟。
经过一年的等待,5月21日,在这个特别有爱的日子里,患者与病魔斗争后,终于等到“生命的种子”的采集。卓大标在经过4天的动员剂注射后,开始了4个多小时的采集,温热的血液从他的手臂里缓缓流出,通过一台血液细胞分离机,17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采集,为患有血液病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在住院注射动员剂的4天时间里,卓大标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业,坚持完成了两门专业课的期中考试。当卓大标在读完患者家属写给自己的信,谈起捐献感受时说:“任何人不会永远不遇到困难,我知道你需要我,所以我会坚定地等下去。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让你早日康复。”
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4.2万余人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43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其中向国外患者捐献2例、向国内患者捐献41例。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