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皖红)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轨迹,却在同一天,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7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8名志愿者一同前往县红十字会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通过自己的举动希望让生命延续,让大爱传播。
当天下午,李静、李常保、李雪珍、王聪如、吴琼、张育霞、周洁、叶伟伟等8名志愿者,结伴来到肥西县红十字会,郑重地在《中国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下了名字,成为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随后还举行了简短的座谈会。
“2020年疫情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的大爱,他们冲锋在疫情防控的一线,组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医学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后来通过县红十字会了解到遗体捐献的方式。”肥西县志愿活动中心的志愿者李静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尽快落实自己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以后能够用自己的器官帮助需要的人,十分有意义。
“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命延续,既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新生。”一起办理捐献登记的来自肥西弘爱志愿者协会的王聪如说。他还多次在合肥市延乔路参加志愿讲解服务。
在2018年就加入肥西弘爱志愿者协会的张育霞,也是此次参加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的志愿者之一,她长期热心公益,帮扶特困老人,定向资助困境儿童,遗体捐献是她十几年前的愿望。因为自己的孩子先天性小耳,再造耳需要取软骨,在孩子治疗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帮助,从那以后她就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一开始张育霞和丈夫说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她丈夫并不是很支持她的想法,这几年张育霞一直在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之下,丈夫终于支持了她的想法。今年的7月,张育霞刚好满39周岁,她想以正式成为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的方式给自己过个有意义的生日。
自2014年起,肥西县遗体器官捐献工作陆续启动,2014年3月吴兴龙老人是肥西县第1例遗体捐献者,后来他的妻子也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成为肥西县目前唯一一对共同签订捐献协议的夫妻。截至2021年6月,肥西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8人;42人来县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实现捐献8例;18人签订器官捐献协议,实现捐献8例;18人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实现捐献14例。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