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别出声,它们来了!”顺着村民农伟宏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多只个头小巧、褐色羽毛的小鸟扑啦啦飞进密林,落在岩石上。霎时,在一处伪装棚后面,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相机快门声。
鸟儿飞临的地方,位于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陇亨屯,一个壮族聚居的小山村,临近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伟宏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喀斯特岩溶山弄里,满眼绿水青山却长期收入微薄、贫困难除。他们不曾想到,一群鸟儿的“出现”,改变了小山村的面貌和自己的生活。
共荣的村庄弄岗村陇亨屯村民农伟宏指着挂在家里的鸟类图片介绍各种鸟的叫声特点(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弄岗有穗鹛,更有“鸟儿天堂”
每天清晨,农伟宏及其母亲都会提一桶水、拿着一盒面包虫朝着自家房屋后的密林处走去。林间有一处高出地面的岩石。“这个地方每天都会有数十种鸟类前来觅食、洗澡。”农伟宏说,“我们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来这个点投食、换水。”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北缘岩溶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内群峰嵯峨、喀斯特地貌典型,植被为世界上罕见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岩溶地区热带季雨林,陆地生物极为丰富。
2005年开始,广西大学教授周放和他的学生蒋爱伍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过程中,多次观察到一种未见记载的画眉科鸟种,经过与多种同属鸟类比对,他们认定这是一个新鸟种,命名为弄岗穗鹛。后来,周放和蒋爱伍将学术成果发表在鸟类权威期刊《The Auk》上,弄岗穗鹛得到世界鸟类研究界的认可。
从那时起,农伟宏他们发现,来村里特意看鸟、拍鸟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中很多人花钱找农户借宿、吃饭,往往一住三五天,每天上山看鸟、拍鸟。
弄岗穗鹛全身大部分为深褐色,偶有少数白色斑点,并无色彩斑斓的外表。但当地发现的全部数量不到2000只,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物种。
人们发现,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实是一个“鸟类天堂”。农伟宏家所在的弄岗村陇亨屯位于保护区边缘,生态环境优美,林下鸟儿种类就有好几百种。
在陇亨屯,开始出现背着各种摄影器材的观鸟拍鸟爱好者,他们被当地村民称为“鸟友”。
一开始,弄岗村许多村民对于有人来看鸟没怎么在意,也没意识到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无论是清晨醒来、深夜入梦,还是居家休闲、外出劳作,萦绕在耳边的声声鸟鸣村民们早已习惯。但对于“鸟友”们来说,能够亲眼看到珍稀品种,那是一种幸运;能够亲眼看到并拍下来,更是历尽艰辛后的莫大幸福。
今年65岁、来自河南洛阳的拍鸟者王国庆已经有10年的拍鸟经验,今年3月份专程为了拍摄冕雀而来。“弄岗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在这里能拍到许多国内其他地方拍不到的珍稀鸟类。”王国庆说。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