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切换
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昔日贫困无出路 今朝圆梦住新居——碧江脱贫户自写对联谢党恩

2018-06-20 11:57:22     何玉琳 张仙凤    多彩贵州网

上联:教育医疗有保障

下联:有吃有穿有住房

横批:感恩共产党

这是环北街道毛坪组贫困户陈水清在新房门前贴上的对联,以表示他对党的感恩之情。

陈水清家改造后的房子

走近陈水清的房前,新房大门上红色的对联以及对联上金色的字,映得整个院子熠熠生辉。陈水清说:“我文化水平不高,对联是在街上请别人做的,但句句都是我的心里话,感谢党的恩情!”原本是贫困户的陈水清在2017年里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他家的改变,以及陈水清一家发自内心对党的感谢,源于碧江区精准扶贫工作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昔日贫困无出路_副本.jpg

陈水清家改造前的房子

今年65岁的陈水清,曾是村子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只有他和41岁的儿子陈燕华两人,由于家境贫寒,在陈燕华还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抛下了年幼的陈燕华,不辞而别,就剩陈水清和陈燕华相依为命。由于家里贫穷,陈燕华长大后便一直在外打工,40岁了都还没有娶妻生子,而陈水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无法外出,也干不了重活……一家住在60平方米遮不住风、挡不住雨的危房里,苦不堪言。

陈水清家的脱贫户公示牌

而作为包组干部吕旭斌和帮扶干部刘泽兵,当了解到陈水清的情况后,第一时间里对其进行走访,宣传政策。“刚开始去他家走访宣传脱贫政策的时候,他虽然不排斥我们,但总认为我们宣传的政策是空话大话。”谈起走访,刘泽兵记忆犹新。

陈水清温馨舒适的新家

僵持不下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一次偶然的事件发生。当时,陈水清的糖尿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这对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的陈水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也正是这个情况,我们再次向他宣传健康扶贫、大病专项救治以及新农合医疗等政策,磨破了嘴,半拉半就的才让他走进了医院。”吕旭斌回忆当时的场景仍是感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当陈水清看到医疗收费单的时候,心中的顾虑这才荡然无存。说起去年自己生病住院的事,陈水清逢人就说“这个政策好,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缓和了病情的陈水清这一回算是真切体会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

陈水清在厨房清洗碗筷

从那之后,陈水清对两位帮扶干部的话深信不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脱贫工作中来,不等不靠谋发展。“之前他们都说‘扶穷不扶懒’,我认为这个说法在理,只要自己手脚勤快,好日子终究会来的。”陈水清信心满满。如今,村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陈水清家二话不说便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到了年底还能拿到土地租金,同时,他又以精扶贷为入股资金,入股国有公司享受到了入股分红。陈水清自己还被安排去了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帮助整理菌棒,做一些轻巧的活计。陈水清的儿子陈燕华在帮扶干部刘泽兵的帮助下,在城区某小区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实现了就近务工,平时还能回家照顾父亲,一举两得。

陈水清在食用菌生产基地里打工

说起现在的扶贫好政策,陈水清掰着手指给我们计算了一下:“我吃低保,每月309元;还有每年860元的养老金……”正说着,陈水清又把墙上的精准帮扶袋取了下来,翻着袋子里的东西拿给我们看精准扶贫手册及一些其他的政府补贴手册,继续开心地说:“你看,另外我们每年还有620元的粮种补贴,3640元的土地流转费,1200元村里的食用菌入股分红,3600元的精扶贷分红。另外,看病住院政府报销和补贴……”

陈水清在菜地里摘菜

喜事一桩连一桩。2017年,大坳村实施危房改造和“五改一化一维”工程,改造全村各户的厨房、厕所、饮水设施,维修房屋,硬化房前屋后等。陈水清家不仅享受到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破烂的危房变成了结实整洁的砖房。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陈水清也没有闲着,在帮扶干部的感染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不仅将自家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一起出力对村寨公共区域进行清理,用他的话说,这叫做不忘本。

“五改一化一维”让陈水清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没有国家的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建新房、住新居对于我来说想都不敢想。”陈水清家摘掉“穷帽子”,迎来好日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每一年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我既然享受到了好政策,我就要懂得感党恩,不然就忘恩负义了,所以才让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言谈中,陈水清一直铭记着帮扶干部对他的帮助,一字一句都透露了他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帮扶干部走访、看望、宣传政策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