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李义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25年的风雨沧桑,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诠释着无悔的青春,谱写出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李校长扎根农村,目前任赫章县平山乡初级中学校长,曾任威奢中学、威奢乡中心小学、雉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校长。李义校长已经在乡村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25个春秋。他25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2016年2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9月被赫章县委、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年12月荣获2017年度“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校长”称号。
六冲河畔,为留守儿童建港湾
“扶贫先扶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李义的梦想。
在贵州省毕节市平均海拔2300米以上赫章县,是李义从事教育工作25年的地方。在他工作过的赫章县威奢乡,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恰恰又是李义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此,李义在赫章县威奢乡率先创立了毕节市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建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他联系多家单位,为留守儿童送温暖:送被子送粮食,他个人还为留守儿童买书。并提出对留守儿童保证“几个优先”:在学业辅导上要“优先”、在心理辅导上要“优先”、在生活安排上要“优先”。“留守儿童本就缺乏家庭教育管理,如果我们做不好,担心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出现问题”。
在李义后来任职的雉街中心校,发生过监护人“不给力”的情况。“当时有个叫李德欢的孩子是住校生,父母都在贵阳打工,监护人只有他奶奶。孩子半夜生病,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却认为全是学校的责任,不愿意管,”李义说, “我自己既作为老师也作为家长,都很不理解这位家长的想法。”李义觉得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缺少和校方的沟通,于是决定召开“监护人专题培训会”,明确学校、老师、家长、监护人的责任。会议召开以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更便于开展工作,“现在那位家长见到我,还是很不好意思呢。说明咱们的培训会效果很好啊!”
大山脚下,智慧地坚守与寻觅
“教育是乡村孩子的翅膀。”在山里,在田边,在荒野间,默默坚守的大山园丁们苦心办学、倾心培养,只为让乡村孩子人生的路走得更远、更宽广。
赫章县营盘村小,20个学生,2个老师,1间房。赫章县佳娃小学,通往学校的路是羊肠小道,校舍简陋。
于是李义运用自己当地的人脉,联系了一位同样心系教育的蒋姓老板,投资了十几万元,为佳娃小学100多米的进校之路进行了重修,还修整了校舍外墙、花坛等。铺平了进校之路的同时,也铺平了孩子们的“求知之路”。现在佳娃小学改建成中心幼儿园,10年前改造的校舍,到现在仍然继续着李义的“乡村教育之梦”。
“我们这里很多小学都非常偏远,民族村寨、边远村寨的小学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引不来学生。”为了让边远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李义提出集中办学理念,把村寨学校拆除,集中到乡镇办学,“让老师能够安心从教,学生也都能够享受到整合的优质资源”。
他深入边远村寨向老百姓苦口婆心宣传集中办学好处,针对集中办学一事,他遇见很多难题,老百姓不理解、项目难度大,他为了老百姓的孩子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动员老百姓,多次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率先在全市提出乡镇集中办学,早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威奢乡中心小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一届又一届合格的毕业生。
高原之上,乡村教育的都市梦
2013年2月,李义校长怀着一颗爱教育之心,决战教育贫困,向县教育局申请调到一个边远、贫穷落后的乡镇学校支教,4月,县教育局为了满足他心愿,调他到赫章县雉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任校长。“当时雉街中心小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校园占地面积仅有5000平米,操场还是泥土,坑坑洼洼,教室破破烂烂,校园内纸屑遍地,学生行为习惯差,教育教学质量低下,而在校学生只有300余人,学校几乎一无所有。”
面对这样恶劣的条件,李义没有退缩,进校头一个月就把对学校三年的规划都写下来了。定下了目标之后,他就带领学校老师,从征地建校舍、完善学校各类硬件设施,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改善办学环境,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断地努力。
“在雉街中心校的工作,让我特别有获得感和成就感。这期间的工作,让我对教育更加热爱了。”
正是因为有了在雉街中心小学积累的工作经验,李义校长刚到平山乡初级中学任职不久,就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平山乡初级中学副校长朱永才告诉我们,“李校长工作思路清晰,刚来就做各种调研,组建班子。他勇于创新、改变学校的激励机制,把教师队伍的‘精气神’提了起来,对老师工作实行‘积分制’,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李将谈起李义校长来,眼里也满是敬佩,“李校长的思想很有深度,对农村教育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对我们老师也是客客气气,既是工作上的领导,也是生活中的兄弟。他特别会透过老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绝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作为一位有自己想法、特别“闲不住”的校长,李义又有了新的目标:“我要办一个让城市的孩子也羡慕的乡村学校。”
为实现“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办一个让城市的孩子也羡慕的乡村学校,李义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种地、喂猪、养鱼、下棋、练习书法品味人生,培养他们生活的情怀,诠释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我很想办乡村教育,”李义说,“我的想法不仅仅要提出来,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
中国有20万乡村校长,他们背后是300多万乡村教师和数千万乡村儿童。一个乡村校长能深度影响一所学校,校长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思想决定学校的教育文化,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学校的教学成效,校长的领导力决定学校的氛围和活力。一所好的乡村学校,甚至能激活整个乡村。
“办好父老乡亲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乡亲们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追求‘高大上’,我追求朴素而幸福的教育。”这就是眼前这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眼中有光的乡村校长李义心中的梦。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欧盟委员会17日表示,已向欧盟理事会提交对以色列的制裁提案,涉及贸易优惠暂停和人员制裁。以色列外交部同日回应,称欧盟委员会拟采取的措施“歪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