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切换
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民国初期课本中的红十字文化

2018-07-12 11:22:14     中国红十字报

1369104523667_302_1000.jpg

民国初期,教科书已经开始突破中国传统宗教福利保障的狭隘性,注重社会公益事业,谋求造福于他人及社会。此类课文的读者和受众主要是初小和高小的学生,年龄在7岁至14岁之间。此时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可塑性最强,公民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初的小学生。 

当时的教科书中,有两篇关于红十字会的课文,一篇出自庄俞、沈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高小第四期第十六课的课文。 

“文明各国,有所谓红十字会者,遇有战争,则持红十字旗驰赴战地,救护伤病之人。无论何国,皆不得侵犯之。清光绪三十一年(此处应为‘清光绪三十年’),我国始入红十字会。革命军起,会员赴战地疗伤治病,踊跃从事。而女子之躬往执役者亦数十人。其后战事蔓延,刀光炮火之下,无不有红十字旗飞扬其间。此我国有战争以来,所最足纪念者也。” 

该教材编订于1913年,对红十字会在创建民国中的作用大加赞扬:“此我国有战争以来,所最足纪念者也”,是对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的一次肯定和发扬。 

另一篇课文出自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国文课本。课文重点介绍了红十字起源于战争,赞扬其作用。在附注中增加了红十字会会旗的标志和使用办法,最后介绍我国加入红十字会的时间。 

“昔瑞士人有安理杜南(现译亨利·杜南)者,辛苦经营,创立红十字会。以爱敌如己为主义,遇有战事,随赴战地,专庇护负伤构疾者,虽敌国之人,亦加医治,与本国人无异。欧洲各国,奖其仁慈,共与其会。(注:红十字会,为战时救护伤亡之会。以十字为徽章,盖根据瑞士国旗红地白十字,此则白地红十字。共同交战救护,不得伤害。我国于前清光绪三十年,加入万国红十字会。)” 

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十字运动也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在战地救护、人道救助、备灾救灾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重要助手。 

一百多年前,红十字知识已经进入了课本,成为祖辈的精神食粮。今天,红十字精神和理念没有理由被排斥在课本之外,它应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成为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