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据贵州省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暨项目观摩会上透露称,今年广州、宁波、大连、上海、杭州、苏州、青岛7个东部帮扶城市均加大财政资金帮扶力度,预计投入财政资金19.14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18.05亿元,拟安排启动实施扶贫项目691个,直接惠及贫困户21.24万余人。
今年以来,按照“五步工作法”的要求,贵州省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东西部扶贫协作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2018年11项重点任务;出台省级加强工作统筹的任务清单,台账化、清单化推动工作落实。
产业合作持续深
围绕园区共建、黔货出山、旅游发展等重点深化协作,形成双赢局面。目前,8个市(州)与7个帮扶城市分别共建1个以上合作园区。铜仁·苏州产业园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园区,创新服务机制激活园区,创新分享机制获利园区,三年来,园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实现工业税收9.1亿元,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黔货出山”快速增长
深入研究对口帮扶城市需求特点和本地农特产品优势,在销售渠道、展销平台和电子商务网络搭建等方面开展合作,开设贵州农特产品进入帮扶城市的绿色通道和固定销售窗口,“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积极推动“黔货出山”。目前,8个市州在7个帮扶城市共设立农特产品旗舰店或展销中心43个,共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404个。2017年,全省特色农产品销往7个帮扶城市34.79万吨,销售额23.25亿元,惠及294个贫困乡镇、1337个贫困村、9.75万贫困人口。
旅游协作“井喷”增长
省、市两级分别赴对口帮扶城市开展“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推介,推出景区门票优惠和高速过路费用补贴等旅游特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景区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2016年以来,对口帮扶城市入黔旅游人数增速持续达33%以上。
劳务协作更加精准
特别是为提升劳务输出精准度,各地不断创新劳务协作方式,到帮扶城市建立劳务协作站21个,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2435人。双方围绕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共同在本地打造“扶贫车间”12个,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232人。
会议还明确,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精准抓好产业合作
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共建园区建设,创新产业合作方式,运用“三变”思维和模式,在城市“三变”、广告收益、扶贫协作车间、就业带动等方面走出新路。充分发挥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作用,通过金融支持,促进产业合作。
提升劳务协作水平
争取帮扶城市每年协调50家以上定点招聘企业,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就业等模式,积极引进帮扶城市企业在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贫困乡村等建设扶贫工厂或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今年每个市州至少设立10个以上扶贫车间,带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人以上就业。
推进“黔货出山”
着力引进一批帮扶城市企业到我省参与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形成“订单式”、产销一体的产业链条。强化市场营销,增加“黔货出山”销售网点。借助电商、爱心礼包等形式,推动贵州绿色农产品走入帮扶城市机关、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
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
着力推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企)村之间开展扶贫协作,2018年实现每个贫困县至少5个贫困村以上与东部城市单位或企业开展结对帮扶,从过去单向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式”帮扶转变。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欧盟委员会17日表示,已向欧盟理事会提交对以色列的制裁提案,涉及贸易优惠暂停和人员制裁。以色列外交部同日回应,称欧盟委员会拟采取的措施“歪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