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征集是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中华慈善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持续开展藏品征集工作,努力为展览内容更新和水平提升创造条件。去年,博物馆集中力量开展慈善相关牌匾征集工作,并在年底精心挑选全年征集的牌匾,将原先馆内集中展示的所有仿真牌匾全部替换为真品,有效提升了展览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
(中华慈善博物馆牌匾集中展示区域)
今年初,中华慈善博物馆召开藏品征集工作动员会,发动全馆人员参与征集工作,全面启动新一轮藏品征集工作。根据制定的年度征集计划,博物馆人员分成四个征集小组,负责江西、山西、湖南、河南、四川等地征集工作。各小组人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对负责区域的藏品线索进行了排查,并实地走访,深入查找、确认藏品线索。
在上述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博物馆邀请藏品鉴定专家、市民政局机关纪委或项目办负责同志组成征集小组分期分批奔赴江西、山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实地开展藏品征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图为征集人员在陕西汉中市福利院了解民国时期西北儿童教养院创办人智澄先生的慈善事迹。西北儿童教养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专门收容和救济流亡儿童的慈善机构,前后共收养了3000多名难童。)
(图为征集人员在江西兴国现场查看、鉴定藏品)
(图为征集人员在湖南长沙现场查看、鉴定藏品)
(图为征集人员在福建连城现场查找藏品线索)
(图为征集人员在福建连城现场查看、鉴定藏品)
(图为征集人员在江苏兴化现场查找藏品线索)
(图为征集人员在广东广州现场查找藏品线索)
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洽谈,博物馆成功征集到了一批慈善相关藏品,其中不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展示意义的藏品,小编带大家先睹为快。
(屏风)
这套屏风由八片拼接组成,宽338厘米,高227厘米,两侧为祝寿对联,上联为积学励操抗心希古,下联为诒孙翼子绕膝承欢。这套屏风是为一位名为彭锡才的老先生七十大寿所制,寿序内容引经据典,颇具文采,详细讲述了彭老先生排解纷难、积谷备荒、修造桥梁、和睦族邻、助修寺观等善举,具有较高的艺术、展示和史料价值。
(“热心教育”匾)
这块匾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江西省兴国县知事许涵修为表彰当地刘世标先生捐资兴学的善举而题立。
(“善庆齐眉”匾)
此匾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祝寿匾,是为萧洛笺老先生祝寿所立。“善庆”二字反映了善有善报的理念,这块匾记载了萧老先生为村坊排解纷争、创建豫丰义仓、设立太平团约、储备赈灾粮食等善举,其子继承善志力办农工分局,保卫乡闾,广为乡民称道。
(“鸿案扬徽”匾)
这块匾名为“鸿案扬徽”,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为谢凤清夫妇所立。从这块匾的上款文字中,我们了解到受匾人谢氏夫妇同心同德,博施济众,“修路桥不惜金钱,拯危困尽其力量”,仁行仁声溢于乡里。
这是一块记载建造惜字亭、桂花茶亭和修路会的石碑,碑文由谢大卫所撰。经查阅相关资料,谢大卫字鹿轩,湖南耒阳人,清嘉庆年间举人,秉性仁厚,撰有《戒虐媳文》,其撰写的这块碑文记述了当地修建惜字亭、桂花茶亭和修路会等善举的经过及捐款人名单。碑文中提及的惜字亭、惜字桶是收集废弃字纸的设施。惜字起源于明清时期儒家士大夫对文昌君的信仰,一些文人士子组织起惜字会,通过募捐筹得善款雇人定时收拾废弃字纸,或建烧纸炉,或购买与惜字相关的器具。乾隆晚期以后,许多惜字会已不再单纯地进行惜字活动,而是配合其他的济贫活动,如开办一些施棺掩骼、施米、义学之类的善举。在嘉庆道光之际,惜字会趋向普及化,并逐渐融入到综合性善堂中。茶亭是为往来行人提供休憩、茶水的场所,碑文中提到当时建造茶亭的背景:“本境地属通衢,路多窘侧,每当天雨,泥泞往来步履维艰,行人燥渴,寒暑须茶甚急。”因此,一些地方善士倡议建造茶亭以利济行人,由于这座茶亭在桂月(农历八月桂花盛开)落成,故名之为桂花茶亭,颇显雅趣。
这是两块一组的清代砖雕,为模具制作而成,浮雕“积善”二字,一般作为大户人家宅院的门楣镶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俗语出自《周易》,意为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反映了民间对善有善报理念的信奉和推崇。
这是一块清咸丰年间的泥金地祝寿匾,阴刻行书“如松”二大字及小字。古人常以《诗经·小雅》中的“天保九如”为祝寿语,这里取“如松柏茂”中的“如松”二字,主要是因为受匾人寿岩公除了赈匮救贫、周亲恤友、砌路修桥、救济行人外,还栽种了数里的青松作为行道树而惠及路人。此匾以松喻松,一语双关,颇为精妙。
此为清代广东地区风格的对联,制作材料是南方硬木,文字阴刻填金,内容为“积德胜金处世当遵司马训,惟善为宝居家常谨楚书言”。“积德胜金处世当遵司马训”出自北宋司马光家训,其意为留给子孙财富不如多为子孙积德,广行善举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惟善为宝居家常谨楚书言”出自《礼记》“《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这里的《楚书》是指《国语》中的《楚语》。
此匾为清代道光乙未年(1835年)匾,红地金字,边框饰黑地描金牡丹花卉,整体雍容华贵。匾的内容由当时担任闽浙总督的程祖洛(领兵部尚书衔)和福建巡抚魏元烺联名为儒士郑汝器题写,用来表彰郑汝器热心公益的行为。
博物馆征集的不仅仅是有形的慈善相关藏品,也包括无形的慈善理念。5月15日,征集人员赴山西慈善博物院深入了解了晋商万荣李氏的慈善事迹,获取不少有价值的慈善资料和理念。
(山西慈善博物院的展示牌)
(山西慈善博物院的花墙)
这面花墙看上去是用普通的砖瓦拼成的,但每组图案都自成一体,没有重复,朴素典雅,美观大方。据说,民国初年,正值小麦欠收,村中一些困难户缺粮少食,山西商人李道行建房时,特别聘请饥困者,并有意延长工期,以暗中救济贫困者。工队的匠工们都非常感激李道行,纷纷施展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在窑洞顶上建造了精致的花墙,花墙中的每个方块虽由普通砖瓦拼凑而成,但每组图案从不重复,各有千秋,坚固耐用。李道行借工施善既照顾了受助者的尊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这样的理念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藏品征集是博物馆一项长期性工作,藏品征集永远在路上。今后,中华慈善博物馆将持续开展藏品征集工作,为丰富馆藏及今后策划和举办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展览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慈善博物馆免费开放
欢迎您前来参观
参观小贴士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点—17点,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虹桥路9号
服务热线:0513—55002600(周一休息)
公交线路:可搭乘6路、18路、48路、72路、78路、89路至中华慈善博物馆站点
停车助手:车辆可停放至博物馆西侧停车场或北广场东侧地面停车场,目前参观游客可免费停车。
参观须知:本馆为无烟场所,全馆禁烟;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勿大声喧哗;本馆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免费提供轮椅服务;年长及年幼参观者需有家人陪同,注意安全,小心台阶、坡道。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2025年9月是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为“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