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医疗有了保障,一般活到七八十不是问题,百岁老人经常出现在报纸上”。日前,贵州省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全省平均预期寿命为73.78岁,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1.10岁增加2.68岁,年均增加0.38岁,全省平均预期寿命呈现平稳提高趋势。采访中,据专家分析,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其中有五方面的因素。
百岁张淑潮老人
两方面,制约寿命长短
据了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人口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呈现平稳提高趋势。
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因此,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得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家住贵阳的95岁老人何纪英身体很好。
它的计算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的寿命结束。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由于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整个完整生命过程有很大困难,所以在实际计算时,是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替代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7年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均增加0.38岁
据了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它分平常年份情况和普查年份情况。记者查阅省统计局资料显示,普查年份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升幅度明显加快。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省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10岁,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5.96岁提高5.14岁。纵向来看,这一升幅比1990-2000年间提高幅度多3.47岁;横向比较,升幅高于2000-2010年间全国提高幅度1.71岁,在各省(区、市)中居第2位,仅次于江西的5.38岁。
2010年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少3.73岁,差距比2000年的5.44岁明显缩小。在各省(区、市)中,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居倒数第4位(高于西藏、云南、青海),位次比2000年提高1位。
中东社区工作人员为刘奶奶庆祝生日。
由于男女两性死亡率的差别,平均预期寿命存在着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男性长。2010年全省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43岁,比女性低5.68岁,差距比2000年的3.03岁扩大了2.65岁。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不断提速发展、大健康战略的逐步实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平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全省2017年平均预期寿命为73.78岁,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1.10岁增加2.68岁,年均增加0.38岁,呈现平稳提高趋势。
发达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略高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医疗有了保障,一般活到七八十不是问题,百岁老人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边远地区远离城市喧嚣,远离空气污染,空气新鲜,可能寿命会增加,但是,大城市的雾霾出了名的,可那里的人们寿命并不短。“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如北上广等,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和聚集了顶级医疗人才,那里的人们人均寿命自然就要高一些”。原省政协委员、贵阳中医学院职成教学院副院长彭苏这样分析。
老人爱锻炼。
彭苏说,发达地区,对医学上的创新和研究不言而喻,尤其是所谓的“疑难杂症”的攻克,大多病是死不了人的。总结下来,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贫困的人家“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只有等死”。
据了解,我国人均寿命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一直在稳步上升。1949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仅为35岁,而到2010年,平均寿命延长至75岁。原国家卫计委在《“健康中国 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的目标。
五方面因素,导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
“解放前,人们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那时候人均寿命很低,后来包产到户,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的东西由低成次往高层次变化。追求教育、追求健康、追求休闲娱乐等精神上的东西,人们讲究生活质量,希望活出精彩。”省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这样分析说。
据了解,黄所长研究方向是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投融资经济、社会发展。
黄所长说,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实力,没有经济增长、没有没有医疗保障、没有对贫困户的医疗兜底。
老人爱锻炼。
专家观点结合统计分析,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主要因素。
第一,经济持续增长,为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村卫生室在广大农村投入使用。
第三,医疗保障水平特别是农村卫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随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个人支付在就医支出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基本实现病有所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
第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生存环境不断改善。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气候宜人,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最后,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指标也是影响的关键。据了解,在统计中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中,各年龄死亡率的变化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儿童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尤其显著,我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得以明显提升的重要原因。
女人寿命高于男性,有先天优势
据调查显示,女人的平均寿命都比男人的平均寿命高。采访中,据从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毕业的医学博士周方生就此进行了分析。据了解,周博士现在在我省某医院当主任医师。
周博士说,从性格特点上看,女人一般比男人开朗、感性,易于激动、好哭。从生理学角度看,人哭流眼泪是心理宣泄和生理排毒的过程,而男人从小就坚信“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当今竞争的年代,男人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各种郁闷,挫折的事很多,但碍于大男人的面子,长期得不到宣泄和交流,长此以往,容易憋出病来,从而影响健康和寿命。
从职业特点上看,男主外、女主内的比较多。男人在外从事危险岗位的工伤概率比女人高出几倍,如下井挖煤、外出开车、高压电工作业等等,而女人从事高强度和高危险岗位的相对较少,导致男人职业上的伤亡事故率比女人高。所以,男人的平均寿命低于女人的平均寿命,这也是一个不能排除的重要因素。
老人爱锻炼。
从生活习惯上看,男人的不良习惯要比女人多。人的寿命高低,先天要取决于遗传基因,后天则取决于生活习惯。心情决定健康,保健延长寿命。有个好的生活、饮食、起居习惯,人体生物钟不紊乱,免疫功能强,才能抵御疾病,保证健康。
从生理特点上看,女人一生有30多年的月经来潮,每月定期失一次血,虽然给女人带来了诸多生活不便,但也给身体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每月失一次血,刺激体内增强造血功能来补血,所以女人的造血功能一般都高于男人,生命的活力和耐力比男人大。
有专家做过试验,一组女人与一组男人同时绝食,男人顶多能挺到6天,女人则可坚持到7天以上,这是男女之间造血功能差异形成的。二是女人由于这一生理特点,血液经常得到更新,所以患心脏病、脑血栓疾病者明显少于男人。而男人的血液终生闭路循环,得不到定期更新,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多于女人,这也是女人平均年龄高于男人的又一主要原因。
专家提醒:注意这些,男性会添寿
专家提醒:现实生活中,男人有吸烟、酗酒、赌博、熬夜等不良习惯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男人的健康和寿命,导致男人的平均寿命低于女人的平均寿命。改掉生活恶习,远离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实践证明,好心情+好习惯+好性格=好身体。
另外,特别是中老年“双高”(高血脂、高血压)体质的男人,要定期向外献血,这样会大大降低脑心血管的发病率,现在大多数人营养过剩,富贵型病人不要谈“血”色变,定期适量献血对人对己都有利。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9月18日,山东省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