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25年的第六天,在杭州和宁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分别有2名志愿者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们让这充满温暖与爱的“生命接力”在新的一年继续传递……
2025年宁波市首例捐献者:
“新年新气象,健康永伴‘髓’。
祝您早日战胜病魔,全家幸福安康!”
“能够配型成功、完成捐献,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缘分,希望能把爱与勇气带给TA。”1月6日上午,在宁波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经过3个半小时的采集,来自江北区的朱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335毫升,成为浙江省第11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2025年宁波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朱先生是江北区某街道工委的一名干部,因为曾分管过街道红十字会工作,所以他对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原理较为熟悉。从2000年开始,他便开始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总量6000毫升,曾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2017年8月,在一次由街道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朱先生留存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22年,朱先生第一次接到初筛配型成功的电话,但后来却因为患者病情反复,没有走到捐献这一步。
没想到仅过了一年多,2024年9月,朱先生再次接到区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并询问他的捐献意愿。朱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此时的他已年逾50岁,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从收到通知起,朱先生就开始增加锻炼的频次,坚持每天晚上进行慢跑或者散步。遇到天气不佳,他便在家里客厅来回走动,直到身上微微出汗。
去年11月,体检显示,朱先生身体状态符合捐献各项指标。捐献时间定在了今年1月6日。
“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形式,与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建立起生命的连接,十分难得,希望TA能充满勇气地面对未来。”看着深红色的血液从身体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提取,又从右手输回,朱先生感慨万分。
随后,朱先生在赠送给患者的贺卡上写下祝福语:“新年新气象,健康永伴‘髓’。祝您早日战胜病魔,全家幸福安康!”
“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不多、心存顾忌,我这次捐献成功,也给身边人做了榜样,有好几位同事正打算登记加入志愿者队伍。”朱先生说,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和自己一样的爱心人士,加入奉献的队伍,让爱的“火种”薪火相传。
2025年杭州市首例捐献者:
“待春暖花开之时,
愿你能漫步于西子湖畔……”
1月6日上午,来自钱塘区的杨坤躺在杭州某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的床上,双臂插着输血管,两条鲜红输血管连接着旁边一米五高的血细胞分离机,挂在高处的血袋也随着时间流逝一点点鼓起,那是一个生命的希望……
当天12时45分,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杨坤成功捐献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1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每年,这个‘爱心接力’采集室会陆陆续续迎来50名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坤是2025年杭州市的第一个。”钱塘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今年38岁的杨坤是一名机械设计师,2017年因工作调整,从广东搬来了钱塘。“生活和工作在这里感觉非常nice!于是便在2022年落户到这儿了。”杨坤说道。同年,在参与一次无偿献血时,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挽救血液病患者的意义,便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登记入库后不到三年,杨坤就接到了钱塘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初筛相合,您是否愿意捐献?”
“在登记入库的时候,我知道配型成功概率很低,也设想过可能一辈子都接不到这个电话。”杨坤说,2024年10月初也就是在接到电话的半个月前,他还在下沙物美献血屋捐献了400毫升全血,这一次又初配成功。这份与血液捐献的缘分,让他既惊讶、又惊喜。在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他坚定地回复:“愿意!”
随后,他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捐献时间定在了今年1月6日。
当天,杨坤的妻子也请假陪伴在他身旁,他说:“平时都是我接送孩子上下学,这几天辛苦她了,要早起送孩子,还要一个人承包所有家务。”
此前,在杨坤入住采集医院注射动员剂期间,10 岁的女儿也怀揣着好奇来看望“住院”的爸爸。在孩子眼里,榜样的力量不再抽象,化作眼前父亲的形象,温暖且具体。
捐献完成后,杨坤也给受捐者写了一封回信:希望这份血液的种子为您燃起新的希望,我也在默默为你祈福……待春暖花开之时,愿你能漫步于西子湖畔……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9月12日至14日,由遵义市民政局主办、遵义市慈善事业促进发展中心承办的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遵义市醉里广场举行。本次活动以“慈善遵义・爱满红城”为主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