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动郑州市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人道力量。记者注意到,意见在明确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同时,强调要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进一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环境等,其中包括,要打造“网上红十字会”,实现高效互动。
意见明确了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大对红十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全市各级红十字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紧跟改革步伐和时代需要,把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依法治会、依法兴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方向。在红十字组织的发展目标方面,要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相结合,将传播红十字精神与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人道公益榜样、应急救护先锋、关爱生命援手、文化传播骨干、联系群众桥梁”的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红十字事业发展体系,努力将郑州市红十字组织打造成为全省领先、特色鲜明、群众认可、影响力较强的群团组织。
如何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意见明确了三点——
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组织领导,由市级相关领导担任市红十字会的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和会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促进全市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财政投入,建立以财政保障为基础的经费保障机制,将红十字会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支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管理、捐赠物资转运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同步编制红十字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号召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支持红十字会倡导的募捐活动。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按规定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如何进一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
意见指出,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在街道 (乡镇)、社区 (村)、 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发展红十字会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做到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更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
发挥红十字基层服务阵地作用。巩固基层红十字社区服务站、红十字救护站、博爱家园、博爱学校、博爱卫生院(站)、社区博爱角等红十字基层阵地。提请建立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引导、培树 “捐献光荣”的社会新风尚。
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各级文明办、共青团和教育部门要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融入学校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
不断壮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支持红十字会建立和完善按专业、分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突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应急 救援、造血干细胞捐献等人道工作特点,为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渠道。
“三救三献”是红十字会的核心工作,在积极支持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方面,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努力提高红十字会救灾能力;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提高红十字会救护能力,红十字会要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逐步实现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的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加强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积极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宣传动员。
积极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也是意见明确的重中之重。
意见明确,要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组织,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级红十字会要严格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两公开两透明” (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工作要求,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监督权,不断提高红十字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建设“网上红十字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红十字智慧工作平台,强化互联网在红十字会组织建设、能力建设、资源动员、筹资备灾、项目建设、人道传播等工作中的应用,推动互联网与红十字事业深度融合;通过发挥官网、“两微 一端”等网络平台作用,积极构建“互联网+红十字会”工作新格局,着力打造 “网上红十字会”,实现网上网下、线上线下有效衔接、高效互动。
改进治理结构。完善郑州市红十字会全市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制度,增强代表、理事、常务理事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依法设立监事会,优化机构设置,加强监督指导。
在不断优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环境方面,意见明确,要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各级政府要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红十字标志的保护力度,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查处擅自使用或滥用、篡改红十字标志的违法行为。同时,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激励环境,各地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以荣誉为主体,以利益、价值体现和其他需求为补充,面向群众的荣誉激励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等红十字工作列入创建文明城市 (区)、文明单位、文明市民、五好家庭、先进人物评价指标体系,影响群众公益方向、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倡导社会新风,形成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和崇尚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