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货?这摆的是啥摊儿?”几具模拟人教具,几张瑜伽垫,普及急救知识的地摊一出摊,就截住了熙熙攘攘的人流,近日,这种新型的零距离红十字应急救护模式迅速在夜晚的金水区街头小巷风靡,成为了惠民利民的“新风景”。
高度重视,“聚焦联动”筑牢群众“生命线”
近年来,我国心脏猝死人数远远高于其他事故死亡人数,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民生命的一大杀手。心肺复苏是心脏、呼吸骤停抢救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急救技术,然而,我国急救知识与AED普及推广多年来,公众的急救普及率不足1%。如何用“接地气”的方式有效为公众普及救护常识?这成了金水区红十字会近期工作重点。
金水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到:“我们通过最近热火朝天的‘地摊经济’与应急救护结合,找到了有效的宣传推广应急救护的方式。志愿者们在地摊儿中免费给过往群众宣传讲解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及心肺复苏、气道梗阻、AED使用、外伤包扎固定等急救知识和技能,方便广大群众在‘散步’时‘学’、在‘遛弯儿’中‘会’,达到‘救’在身边的目的。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遇到危急情况该咋救?因此,我们挑选的志愿者不仅是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而且要接地气,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讲得通俗易懂,教人救人,不能有半点儿含糊。”
据了解,自7月份以来,在金水区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以金水区红十字会猛犸卫士救援队、启明救援队、中鹏志愿服务队为主的“急救地摊”每周六周日均在丰庆路国基路广场定点和金水区非定点广场共同开展,20余名志愿者参与培训,辐射1000余名辖区群众。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创伤救护、应急理论基础知识,守好群众“生命线”,为“健康金水”保驾护航。
多管齐下,“公益地摊”把准急救“度量尺”
7月14日晚,金水区北林街道办事处晨旭路恒生府第南门广场人头攒动。由金水区红十字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张兵、朱博主讲的“急救地摊”已是第二天出摊。他们耐心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烧伤、溺水等危急情况下的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并对意愿学习实操的居民、志愿者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圆满完成了急救地摊任务。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自7月份以来,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急救摊位”开枝散叶,为金水区市民学习急救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国基路丰庆路西南角优悠购物广场由金水区红十字中鹏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郭晓峰主讲的“急救地摊”首次亮相,金水区红十字人道救助志愿者服务队、金水区红十字善美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到现场服务。“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它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AED可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电流经过心脏,以终止心脏所有不规则、不协调的电活动,使心脏电流重新自我正常化,被誉为心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在优悠购物广场“急救地摊”,金水区红十字中鹏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郭晓峰向现场市民讲解AED的使用常识,引起市民学习热潮。
在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北环文化路东南角的瀚海北金广场的“急救地摊”,多个摊位一字排开,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讲师欧阳友利正在主讲。在分设的成人(特殊人群)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摊位、溺水中暑急救摊位、成人心肺复苏摊位、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摊位、法律保障知识摊位前,都有市民在学习、演练,“想学啥就跟着学啥,针对性强,特别好。”刚学罢心肺复苏的市民张女士说,没想到晚上出来遛弯儿,还能顺路学习到急救技能,觉得特别暖心,受益匪浅。
打破距离,“蝴蝶效应”夯实学习“满意度”
“经过两次恒生府第应急地摊活动,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认可,其中就有两例反馈身边人因为自己当时不会心肺复苏术没能及时挽救自己朋友生命而感到后悔和自责,在地摊现场要求学习,同时好多小朋友和家长也积极配合学习急救知识实操,把救在身边理念深入人心。”“急救地摊”前,金水区红十字会党员助残志愿队队长连祥工告诉记者。
自“急救地摊”开展以来,金水区红十字会试点先行,在辖区各大商超门前广场,组织金水区红十字救护员举办”急救地摊”公益活动,红会主导,街道搭台,志愿者唱戏,使老百姓广为受益。
出摊这半个多月热门火爆,让大家倍感任重道远。据了解,附近居民的应急救护技能尚有较大缺口,对心肺复苏还有一定误解,但是他们对于应急救护技能的学习非常感兴趣,都有较大的学习意愿。后期通过地摊教学模式进行高频次短平快的培训对居民掌握相关技能非常重要。
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下一步,金水区红十字会将吸纳经验,进一步“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组织动员,搭建桥梁,为我区“急救地摊”出力,营造“人人学急救、人人敢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当地时间9月11日,数千人聚集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24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详细]